图书分类检索

最是书香能致远——我的读书故事

时间: 2025-04-29 热度: 0 来源:纵横杂志

 

我对读书的兴趣,源于家庭的熏陶

儿童对读书产生兴趣大多受到环境影响或者是家中长辈的引领,我对读书的最早记忆在学龄前,大约 3—4 岁期间。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听她读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当时读的是小人书连环画,一种小开本的儿童读物,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很流行,我们时而为小阿廖沙的遭遇伤心难过,时而又不约而同开心大笑。当时感觉很神奇,这些书自己看平平淡淡,听母亲读是那么丰富有趣,我对读书的兴趣由此产生。这一兴趣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延展并伴随至今,使我终生受益,对我的工作、生活产生了持久影响。 

我的母亲刘继荣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直至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环小学退休。母亲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管理严格,获得高级教师称号并多次受到表扬嘉奖。母亲有读书读报纸的习惯,一开始可能和她的职业有关系,后来这一习惯深深地融入了她的生活。即使进入耄耋之年,母亲还是坚持每天读书读报,甚至晚上受到失眠困扰时,她依靠读报纸进入睡眠而不是服用药物。

家庭中耳濡目染,父母的言传身教,使我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立下志向,要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从小学、中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我的学业成绩名列前茅,闲暇时间读了大量课外书籍,如历史书籍、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等。还是一名小学生时,我的脑子里已经装了些历史故事、人物典故、神话传说等。在开班会时,班主任和同学们会提议,“让王艳霞讲一段故事”,那时我就会走上讲台,从记忆中找到一段故事和大家分享,可能是《上下五千年》里的“烽火戏诸侯”,也可能是神话传说里的“女娲补天”,常常会得到掌声,这是我读书早期的快乐经历。 

 

2019 年,作者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委员通道”接受采访


读书可以陶冶情操,使生活丰富多彩

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的图书馆宽敞明亮、藏书繁多,与中学期间的读书条件相比有天壤之别,完全是一个广阔新天地。我把相当多的课余时间放在了图书馆,不限专业领域、不含功利目的,杂七杂八阅读了很多书籍,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浏览、阅读使自己对很多领域保持了兴趣,逐渐构建起了独特的知识体系。20 世纪 80 年代,在大学校园里阅读世界名著蔚然成风,在那时我读了一些中外世界名著,如《复活》《老人与海》《红楼梦》等等。我大学本科学的是外语专业,在工作约十年时间后,又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读书习惯发挥了很大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通过广泛阅读不仅大大拓展了知识领域,还培养了业余爱好。比如我读了一本关于桥牌的书,内容是关于介绍桥牌起源和一些简单的叫牌体系,我就喜欢上了打桥牌。有段时间我很喜欢读毛泽东诗词,读了之后十分受益。我认为敬爱的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诗人、哲学家。他的诗词作品就像阿里巴巴发现的宝藏山洞,品类丰富,精美绝伦,富含哲理,令人震撼。每每徜徉其间,如身入宝山,总能获得新的感悟和巨大的精神享受。我个人体会,学习毛泽东诗词,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赏读和感悟。一是文字和意境之美,一是哲学智慧和思考,一是共产党人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我曾写了一篇短文,关于读毛泽东诗词的心得体会,发表在人民政协报上。我读了《我的曾祖左宗棠》一书,心生崇敬。先不论其收复新疆的丰功伟绩,单是人人称颂的“左公柳”也足以垂范后世,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当时写了一首小诗,题为《读书有感》,现摘录如下 : 曾识“焦桐”树,又闻“左公柳”。先贤已逝去,英名后世留。立品山有岳,持身玉无瑕。做人行大道,为官解民忧。百尺高杆立,凛然浩气扬。古来有几人,青史可流芳。这些读书经历说明,读书使生活丰富多彩,同时提升品味,陶冶情操。


读书可以启迪智慧,照亮前行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说,“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博览群书,让先人的智慧滋养我们的心灵,获得启迪和教益,进而达到通透、豁达、辩证的人生境界和品格。一位学识渊博的前辈,叶小文先生讲,“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读来朗朗上口、浅显易懂,也是非常精辟的经验之谈、人生处世之道。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指导组颁发的证书。

上图:2021年1月14日,王艳霞委员应邀参与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并担任第一期导读。

中图:王艳霞委员被评为2020年度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积极分子。

下图:王艳霞委员被评为2021 年度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积极分子 


当今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我们需要积极应对更多的变革、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何走好人生之路,避免走错道路、迷失方向,止步不前,做到方向明、心态平、步伐稳,读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个人的读书经历看,有两套书对我影响很大,使我十分受益。一套是《资治通鉴》,我从参加工作开始阅读这套书,断断续续读了十多年的时间,后来放在床头,时有翻看,也做了一些读书笔记。这套书写的是国家的治乱兴亡、事业的盛衰成败、个人的荣辱安危,里面的观点富含哲理,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如“德胜才,谓之君子 ;才胜德,谓之小人”“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等,边读边思考领悟,一定会使人深受启迪和教益。历史是现实的镜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读懂了历史对读懂现实大有帮助,这些知识无疑对现实生活有借鉴指导意义。 

另外一套书是《毛泽东选集》,里面的很多文章十分经典,我印象最深的是《矛盾论》《实践论》两篇。比如“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再比如“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这些观点无不闪耀着真理智慧的光辉,不因时间、地点变化而变化,真正领悟了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的人生境界就会得到提升,对复杂局势的判断就会更加全面、准确,处理复杂问题、矛盾就会更加从容、游刃有余。


读书学学相长,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

2020 年 4 月 23 日,全国政协举行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仪式,汪洋主席出席并讲话,他在讲话中要求,准确把握委员读书活动的重要特征,即政治性、实践性、互动性、主动性、持续性。这次读书活动从始至终很好地贯彻落实了这些要求。 

同日,刘奇葆副主席在《创新中国》读书群率先发了一段话“寄语各位群主”,希望大家认真领会贯彻好汪洋主席在启动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和推动委员读书活动蓬勃开展,希望深刻理解群主角色充盈厚实的内涵和多彩多姿的意义,读书群群主和各位委员积极响应,开启了这个群的读书活动。

在群主带领和指导下,我作为导读者之一,满怀热情地参加了此次读书活动。为了切实发挥导读作用,我先行一步阅读了书目内容,精读了需要导读章节,结合文章观点,提出问题自问自答:一是为什么需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二是我国创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和实施路径是什么,以期帮助大家尽快领会书中内容。同时积极参加线上集中讨论,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通过高强度阅读、思想碰撞,我感觉收获很大。

通过读书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拓展了人生宽度。“创新中国”“科技创新”这些话题以前一直认为专业性强,不敢轻易涉足。这次加入《创新中国》读书群,有“仙人”指路,有高人引领,有智者答疑解惑,是一次学习知识、振奋精神、陶冶心灵的历程。古人讲,“泽相丽则不枯竭,学有朋则不孤陋”,读书群里良师益友众多,相互讲习切磋,确实达到了学学相长、互为补益的效果。 

在读书群里学习委员们的发言,我得以了解许多领域创新发展成果和存在问题,比如前沿生物学技术研究和应用、航天科技领域防热材料设计、医学创新中的感悟、国防科技创新的思考、科学文化环境建设等等。其间,委员们聚焦“关于我国集成电路相关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开展专题交流讨论。曹健林委员为大家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委员们就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攻克难点堵点问题、委员作出贡献的着力点在哪,单项加工技术、芯片研发、供应链安全等提问交流,我通过这次交流对我国在集成电路相关技术领域取得成就、存在短板以及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打压,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的决心等有了进一步了解。尤其难得的是,综合委员们线上讨论意见,形成了关于尽快启动新一轮集成电路重大专项的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该提案被推荐为当年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

通过参加《创新中国》读书群活动,我有三方面收获。一是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国运所系、形势所迫,创新驱动发展势在必行。二是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统筹协调,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三是重视人才、用好人才、保护人才。大国之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是本土的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还是海外引进人才,都要充分信任和重用,想办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保障创新人才安心工作。对于真正的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建议动用国家资源,加大人身安全保护力度。

 

2021 年,作者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2021 年下半年“体育强国读书群”开办时,正值北京冬奥会筹办期间,我担任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积极回应政协委员们对冬奥会的关切。在群主冯建中委员指导下,我在“体育强国读书群”开辟了《冬奥会快递》专栏,每日一期,连续 36 期推出宣传介绍冬奥会文章。从“北京冬奥会是一件国家大事”开始,介绍冬奥会起源、发展历程、举办国家所具备的条件、历届吉祥物等,向委员们通报北京冬奥会筹办进展,竞赛项目设置等,受到委员们欢迎。同时我还在“委员读书漫谈群”“国学读书群”等群中互动交流,有的发言入选精华区,这些都进入履职记录。我在“委员读书漫谈群”的评价如下 :“漫读书是人生乐趣之一,不设目标,不限领域,兴之所至,一读为快。这些所读书目常常与所从事工作、所熟悉领域不大相关,但在漫读过程中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也会与自己熟悉的内容关联起来,发现竟有相通的地方,实在是令人愉悦。”

在每年的读书活动结束后,全国政协办公厅都会印发《关于表扬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积极分子的决定》的通知,我很荣幸于 2020 年、2021 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读书积极分子,受到通报表扬。我还获得两套中华经典图书——《说文解字》和《古文观止》作为奖品。这也进一步激发了我的读书热情并开启了阅读《古文观止》的旅程,这又是一个洋洋大观、芳香四溢的新世界。政协委员要率先做到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通过读书提高政治定力和履职本领,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保持终身阅读的习惯

从出生到长大,随着年龄增长,一个人会不断获得学识、增加阅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并借此推开一扇扇门,进入一个个新领域。生活是从混沌走向明朗的旅程,打开的门越多,生活就会越通透,就会更加充满光明和智慧。读书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门,带领我们进入到未知世界。

儿童时期喜欢读一些神话传说、人物故事,随着年龄渐长,会选读一些文学作品、世界名著、社会学著作等,进入中老年,社会阅历增加,更喜欢读哲学、美学、考古学方面的书籍。无论哪方面的书籍,都有开阔眼界、滋养心灵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保持终身阅读的习惯,这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生活品质,而且读书习惯代代传承,有利于形成良好家风,进而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促进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


本文选自《纵横》杂志2025年第4期“政协故事”栏目,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一级巡视员,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来源:纵横杂志 2025年4月28日 06:00

作者:王艳霞  编辑:张志国  校对:杨玉珍  审核:于 洋



作者: 王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