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检索

第三节 桂柳会战

时间: 2015-03-13 热度: 53 来源:

第三节 桂柳会战

一、第4战区的阻敌部署1944年,对日本来说,是不吉利之年。

日军最感头痛的是盟军在太平洋上的反攻,招招进逼,海上交通屡遭盟军打击,无法维持下去。因而困难再大也要沟通大陆交通线,以便尽早撤退南洋的日本侨民与物资的转运,以及维持中南半岛日军的联系;同时为打击中国军队陆上的反攻,首先必须破坏中国西南盟军空军基地。

日军攻陷衡阳后,即以第3、第13、第14、第58、第116等师团,及第六骑兵旅团等,约10万余人,集中于湘挂路沿线及其以南地区,同时于酉江方面,集结第104、第22等师团,及独立第19旅团等,约3万余人,另于雷洲半岛方面,集结独立第23旅团、第23旅团另附独立战车一个联队,独立重炮一个联队,约三四千人,准备采用分进合击态势,向桂柳地区进犯。

国民党军第4战区长官部,得知日军这一企图,但因战区兵力劣势,乃策定内线作战方案,要领如下:

一、衡阳以西,地形复杂,作为守势地区,以一部分兵力滞迟日军的前进。

二、柳州以南,交通灵便,陆空军联络容易,为攻势地区,以主力使用于该方面,将日军各个击破。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如将主力使用于衡阳方面,首先应将该方面日军击破后,才能确保桂柳。

第4战区主帅张发奎决定,以原驻桂柳的两个军,重点放在湘桂路方面,拒止日军的急进,让桂省地方部队,防守桂南方面,迟滞日军的前进。在征求蒋介石同意后,由綦江调来的第93军,于1944年9月13日,推进全州布防。再则就是粤汉路正面,调杨森集团军的第20、第26、第44等军,取道宁远、零陵间,向道县前进,由侧面阻止日军的进犯,并准备加入桂柳方面决战。

另以李玉堂集团军的第10、第62、第79等军,于湘桂路迟滞日军的行动,诱使日军于全州附近后,再向北转入湘西山地,侧击由新宁向资源进犯的日军,以掩护全州守备的左翼。

另以第4、第31、第46等军,控制于桂林,构筑城郊坚固工事,以第175师,控置于柳州,为迎击作准备。

桂林行营。

白崇禧在作最后的计划。他将此次作战分为二期,第一期是日军未突破衡阳以西中国军队现设主阵地以前。第二期是日军突破衡阳西侧中国军队现设阵地以后大举侵桂时。白崇禧将第9战区、第4战区、第6战区作了细致分工,薛岳、孙连仲、张发奎任务明确。

此次作战,以第4战区为核心,白崇禧让张发奎报来详细的作战计划。白崇禧在电话里对张发奎说:“向华兄,日本人这次是抄咱们老窝来的,行营在桂林,空军基地在柳州,出了差错,委员长要把咱们斩首示众啊。”

在柳州的张发奎,与第4战区长官部的幕僚们,反复召开会议,张发奎亲自就作战方针、指导要领、兵团部署、航空及防空、交通通信、兵站设施及补给等一系列事项,作了周密的部署,并呈报白崇禧,电告蒋介石。

蒋介石与张发奎通了电话:“向华兄,抗战初期,日本人认为你是他们可争取的人物,结果你在桂南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这一次,拜托你了。”

日军攻占衡阳后,李玉堂集团军即由东安转向湘西山地,日军进出黄沙河,与中国军队第93军警戒部队接触。此时,第93军军长陈牧农尚未把部队集中完毕,而粤方面日军独立第19旅团亦乘虚窜至怀集,对桂林作球心包围的态势。白崇禧大吃一惊。

在此之前,张发奎向白崇禧报告,日军50000余人,由西贡开往北圻,并控制交通运输,似有呼应湘日军企图模样。张发奎又急忙发电报给蒋介石,电文如下:

即到。渝委员长蒋、副总长白:4992密。前报越北增敌五万余,并控制交通运输等情,经电呈查核在案。现据报:湘桂路敌二千余,支午窜抵黎家坪(祁阳北);大忠桥(祁阳南)各附近,似有与越敌呼应、积极进犯企图。本战区对此情况,须对南北两面作战,惟战区防广兵单,而陈、贺两军既奉命固守全、桂,则可能活用者仅黎军一师兵力。以此有限兵力,能否应付各方情况,颇成疑问。拟恳迅饬97军及7战区部队,速分向平东、梧州、河池、宜山间集中,以应战机。谨呈核示。张发奎。申支戌。国战伤。印。【柳州】《张发奎致蒋介石等密电(1944年9月4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第1308页。

蒋介石收电后,马上回电给张发奎,电文如下:你部出黄沙河、全县阵地后,受令于大溶江以北地区,竭力迟滞日军的行动。并调贺维珍第31军颜增武第135师,迅速进出平南,张军凯第155师由廉江尾击北进的日军,形成南北夹击日军达到迟滞目的,以待从其他方面调来增援大军,将敌歼灭。

白崇禧判断,日军将以主力沿湘桂路西进。然后一部向平东推进,另一部由苍梧西进桂平。白祟禧将部队作了部署:许高扬第170师、第131师由第31军贺维珍军长指挥,固守桂林;陈牧农第93军固守兴安严关口、大溶江;海竞强第188师、甘成城第175师由第46军黎行恕军长指挥,位置于高地圩、海洋坪,固守隘口,主力控置桂林东南方大圩附近,蒋雄新19师位置于水福附近;颜增武第135师开桂平,协同张显政第155师阻击苍梧的日军,杨森、邓龙光、李玉堂等部,部署不变。

白祟禧担心,桂林方面可望固守,可是柳邕梧方面,极为空虚。他向重庆发电,恳请从宝鸡、重庆空运牟庭芳第94军第42师赴柳,第97军为避免长途行军消耗,位置就放在贵阳、独山间适当之时策应。白崇禧还望派第9军前来增援。可重庆军令部来电说,李德生第42师河南战役损失甚重,第9军仅剩5000余人,第42师不过4000人,没有相当时间补整,无作战力量。军令部无奈地告诉白崇禧,柳州防务,希望就现有兵力部署。

9月下旬,由第9战区转用的杨森集团军,指挥杨汉域第20军、丁治磐第26军、贺维珍第31军及钟彬第71军、黄涛第62军与由第7战区转用的陈公侠第64军,陆续分由粤湘各地,进入桂境。这些部队都是响当当的部队,但经过几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实力大减,许多尚未补充,其兵力不及原编制四分之一,更以交通不便,行动迟缓,因此未能如期到达桂柳外围地区,得使日军乘隙突进。

10月1日,湘桂路日军第58师团进出兴安附近,日军第116师团及第40师团由灌阳、资源向桂林进犯。日军的第3师团、第13师团的一部,由富川进犯平乐。

白崇禧西江方面日军的第104师团、第22师团,与怀集方面日军的独立第22旅团,及雷州半岛方面日军的独立第23旅团会合,进迫平南、丹竹,企图南北两面会攻中国军队桂柳要地。

白崇禧命令周祖晃指挥桂绥第一、二纵队及第155师,第135师于平南、桂平附近,竭力拒日军西进;陈牧农第93军于恭城、大溶江附近,迟滞日军的行动,掩护桂林正面,并协同杨森集团攻击日军的侧背;另集结杨森集团军及第46军黎军长指挥的第175师、第18师,于平乐、荔浦、阳朔间地区,白崇禧决定先将龙虎关的日军歼灭。

10月中旬,湘桂路正面的日军,因第93军全力奋战,被阻止于大溶江附近;龙虎关的日军,也被中国军队前进部队拒止,并因中国军队敌后部队的攻击,日军未能积极动作;但西江方面的日军,得交通之利,而且兵力获得优势,节节推进,攻陷平南、桂平、其野心是破坏中国军队丹竹机场。

中国军队为确保柳州,及掩护黔桂路的安全,重新将战斗部署加强,以桂绥第一、二纵队在石龙附近占领阵地,阻止当面日军;以第155师迟滞由桂平西进的日军,掩护中国军队主力集结;第31军于10月17日前,于大王圩,及其以南地区完成攻击准备,向平南方面的日军攻击;以第135师一部,占领金田村附近之线,支援第31军攻击由江口、恩旺向平南、桂平进犯的日军,并掩护主力集结;以第46军黎行恕军长率第175师、第188师,用卡车运至武宜以南地区机动使用。白崇禧命令张弛第64军必须于21日完成会战准备,限1月21日,开始发动攻势,以求将日军各个击破,然后连续向桂平的日军攻击。

第64军开始攻击后,经8昼夜激战,予日军以严重打击后,遂将桂平外围重要据点蒙圩及马岭等地,先后收复。

10月18日,湘桂路正面向大溶江左翼松口迂回的日军,约一大队,被中国军队全数歼灭,终因日军后方部队不断增援,而中国军队全无兵力增加,以致不能扩大战果。

桂北日军的第58师团、第116师团、第40师团、第3师团、第13师团,各以主力互相策应,协同并进,一举突破中国军队桂林外围阵地,进出桂林东郊,及平乐、阳朔附近,同时西江方面中国军队左翼遭日军突破,以致影响桂平攻势,白祟禧为避免不利态势,调整部署,命令各部队向桂柳近郊转移,收缩防线,于桂柳间集结兵力,与日军决战。

白崇禧部署完毕后,电呈重庆,陈述作战意见三项,电文如下:

(一)职屡于电话申请总长与林主任、刘次长转呈刍见。请解除七战区确保曲江、九峰任务,集中主力于西江方面,阻击敌人,断敌运输,仅予单纯任务,务期彻底达成,因桂柳有失,则曲江、九峰亦决不能保也。

(二)请饬六、九两战区,协同夹击湘桂公路铁路沿线之敌。恳径分令王陵基、孙渡、王耀武,着眼大局,积极行动。

(三)空军于昼间对敌交通线轰炸,夜间悉赖陆军切实截击,由三水至桂平江道长逾千里,由岳阳以迄全州亦在千里以上,如此漫长之敌后运输线,以优势之陆空协同夹击,前途必可乐观。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白崇禧为各战区野战军彼此不配合,伤透脑筋,蒋介石的中央军只听蒋介石的。大敌当前,日军已打到桂林城下,白祟禧仍旧在发牢骚:“老蒋说,将来与他争天下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共产党和我白祟禧!”

张发奎劝道:“算啦,健生兄,蒋公用兵有私乃是一贯行为,咱们努力打吧。”

桂柳外围战斗已基本于此,下面要看桂林核心战斗了。

桂林防守司令韦云淞及第31军军长贺维珍,为保卫桂林,以第131师防守桂林城北部及其附近要点,准备依靠核心阵地,以火力摧破日军的攻势后,相机转移攻势。

二、桂柳失陷10月27日,日军以约3个师团兵力,对桂林实行围攻。

29日,日军对桂林城郊全面实施威力搜索,桂林北面主防御线,悬崖绝壁,无法攀登;西面主防御线叠岭重山,难于攻略;南面主防御线,虽地形不如西北两面,然而守军士气旺盛,不畏强敌,而且能运用人力以补地形不足,兵力配备,注重纵深;在阵地组成方面,注重背山背水;工事构筑,注重阵地前线的绝壁。日军飞机几番炸击,步兵数度猛攻,受重大损伤,守军阵地仍屹然未动。日军几攻不下,见守军东面阵地隔江孤立,攻略较为容易,日军决定占领东面地区后,再行渡河攻击。

西江方面的日军约2个师团2个旅团,已进出山地,阻止困难,桂林方面已有日军约5个师团,渐渐形成合围之势。第9战区中国军队兵力虽号称为9个军,但连年争战,尤其刚打完长衡之战,又转战行军数千里,每军兵员均仅有四分之一;张发奎见部队疲劳之极,尤其是士气不振,缺乏信心,虽然他和白崇禧制定了缜密计划,而实施起来却很困难,他深感焦虑。再说柳州守备部队调动频繁,自始即未确定,他事先作了桂林市区中弹燃烧一切准备,但是由于各种关系无法完成。弹药屯储相差甚远。日军准备充分,来势凶猛。第9战区奉命前来的莫福如第160师和安纯三暂编20师因入桂路受阻,无法按期到达,蒋介石命令确保桂柳,实在困难。万般无奈,张发奎向重庆发急电,请求空运两三个军到柳州,支撑危局。

11月4日,日军使用毒气猛攻七星岩阵地,双方死亡枕藉,七星岩守军终以孤立无援,阵地于5日被日军占领。

6日,日军利用七星岩作观测所,连日炮击桂林市区,造成市区到处火灾不断,市内房屋,焚毁殆尽。

7日,日军由定桂门、中正桥、马王洲三处强渡漓江,定桂门方面,因漓江码头对许高扬第170师已构成绝壁,同时该师象鼻山侧防工事火力猛烈,给予日军进攻部队惨重打击,未能得逞企图。

8日,由中正桥、马王洲强渡漓江的日军,向桂东路、叠彩路猛攻,致中正桥头堡三座沦于日军手中,守军韦云淞军长急红眼,大声喊道:“夺回桥头堡,悬赏十万国币!”阚维雍第131师向桥头堡反攻,然而一路死伤,未能完成任务。

9日,韦云淞命令许高扬第170师恢复攻击,该师除班长上等兵外,多是新兵,因急需参加作战,仅仅实施射击和警戒教育,于是师长抽调上等兵班长编成突击敢死队,并使用火箭筒、战防炮、爆破器材加入战斗,这群老兵,出生入死,身经百战,一波接一波向日军反扑,最后使用手榴弹近体肉搏,恶战惊心动魄,最终将桥头堡阵地从日军手中夺回。

韦云淞指挥阚维雍第131师发扬火力网优势,将占领马王洲的日军围歼,并予由伏波山南侧侵入的日军以重大打击损伤。9日,因日军大举增援,以陆空联合利用马王洲为落脚处,由桂花街向守军第131师核心阵地猛攻。虽经守军奋勇抵抗,终因伤亡过大,守军第131师防守的伏波山、风洞山、皇城等要点地区,均被日军突破,守军第170师由南面增援反击,无奈于日军兵力火力过于优势,无法将其驱逐,双方巷战至11日。韦云淞见四处是日军,筋疲力尽之际,传来命令,韦云淞率残部突围,桂林遂告陷落。日军占领宾阳。这是被俘的中国士兵。

韦云淞含泪离开桂林,第131师阚维雍师长、桂林防守司令中将陈济桓参谋长、第31军吕旃蒙参谋长、第170师胡厚基副师长等高级军官,均阵亡于桂林。

日军占领桂林同时,目标也对准柳州。

首先是10月27日,中国军队以与日军在柳州地区决战之目的,以一部于红水河、柳江沿岸占领阵地,阻止日军渡河;主力则集结于柳州附近,乘日军渡河进出柳州近郊之际,相机转移攻势,压迫日军于柳江江畔而击破之。基于此方针,张发奎命令邓龙光集团军(第62军、第64军及桂绥第一二纵队)转进迁江至象县间、红水河及柳江西岸之线,占领阵地。杨森集团军第26军、第37军联系邓龙光集团军于象县、鹿寨沿河西岸占领阵地,阻止日军渡河。

张发奎命令丁治磐第26军固守柳州,杨汉域第20军协力第26军固守柳州外围据点,相机转移攻势。夏威集团军(第93军、第79军的余部及新19师)联系杨森集团军,沿永福河西岸一带,占领阵地,阻止日军西进。黎行恕第46军(第188师、第157师)为控置兵团,位于柳州以西三都附近,乘日军攻击柳州时,即协同守军,对日军转移攻势,策应邓龙光第35集团军的攻击。限11月10日前,部署完毕。

各兵团于部署时,正碰上阴雨连绵,盟军飞机由于云层太厚无法活动,日军乃乘机对夏威集团军重施压力,致使无法转移阵地。

11月14日,桂柳间的永福阵地,被日军突破,第93军及新19师陷于苦战,第20军与日军第3师团激战于修仁附近,无法脱身,杨森、夏威两集团军,均未能如期按计划部置,日军就此乘势南下,并以一部出中渡赴柳城,严重威胁柳州左侧背。为确保前线阵地,掩护柳州侧后安全,张发奎即令控置兵团的海竟强第188师,转用于柳州城,拒止由中渡向柳城迂回的日军。

邓龙光、杨森两集团军,于变更部署时,沿江进犯的日军,已进抵红水河南岸及柳江西岸地区,其一部于象县附近出现,迅速从柳州东侧渡河成功,11月6日起,自迁江经柳州亘柳城全线展开激战。

9日,日军突破柳州据点,守军第26军的两团被日军包围,损失重大,致柳城被日军攻陷。

日军以有力一部,由柳城北方向西突进,中国军队以力保宜山,掩护黔桂安全,相机击破日军之目的,于11月10日,重新调整。张发奎命令邓龙光集团军主力,第64军、第62军转进于北泗乡、思练圩、大塘圩之线,留下一部于现阵地竭力迟滞日军的行动;以夏威集团军(第46军第188师、第175师、第135师)于大塘、三贫之线,扼守铁路公路正面,固守宜山;杨森集团军(第20军、第46军)转进三岔、中脉、小长安之线,掩护宜山左翼。

11月12日,邓龙光集团军已到达指定地点——北泗、大塘之线。夏威集团军在理苗、洛东之线,与日军激战。杨森集团军以逐次抵抗向龙江河转移,而柳城西犯日军3000余人,乘杨森集团军阵地占领未定之前,由柳城附近的大浦向西迅速推进,第20军将敌拒止于宜山以北地区,正面的第46军受到日军左侧威胁,向宜山东南地区转移……

宜山于15日失陷。

张发奎对邓、杨集团军大为不满,对桂柳前线中国军队之状况及形势担忧,于11月17日发电于重庆,报告此次桂柳会战情形,并恳请重庆速定大计。张发奎电文如下:

查此次桂柳会战,以职指挥无方,日蹙百里,实属外惭清议,内疚神明,至各将领中忠勤尽职者,固不乏人,而昧于大势,规避战争者,亦不鲜其例,颓风所播,战意潜销,试一检讨各军战绩,除确因转战过久,实力耗损无法达成任务者,尚堪原谅外,如46军参战最晚,人员武器亦较他军优越数倍,最后宜山正面如再不使之坚强抵抗,不仅不以服苦战之袍泽,且无以对输械之盟友,及接触不及两日,损耗亦不严重,居然自相惊扰,避开正面,到宜山垂手陷贼。怀远、三江防军未集,勉以工8团及本部特日军轰炸后的南宁市区惨状务团分别布置警戒,迟滞敌人,现敌已迫怀远,正隔河对战中。26军虽已到,能否阻遏西犯,仍无把握。判断敌情,如我能在怀远坚强抵抗,桂柳会战或即至此而止。但一般战力耗损过巨,劲旅亦成废师,倘敌此扩张战果,迫近黔疆,亦非绝不可能。职戍桂五年;虽明知部队疆界太严,风气太坏,而仍委婉牵就,谓可终济时艰,不料诚信未孚,贻误滋大,深负钧座期许,亦职所不能已言者。现金城江重要物资山积,沿线难民死亡载途,目击疮痍,罪戾曷极,除遵谕竭尽智能,争取时间外,敬恳速定大计,指示机宜,无任迫切待命之至。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蒋介石读完张发奎的电报,狠狠说道:“46军黎行恕的头是铁的吧,娘希匹!”

军令部次长主任林蔚急忙说:“委座,桂柳前线部队都已在苦撑;眼下实为关键,杀黎行恕定会影响全线士气,黎行恕是夏威的爱将,第16集团军在桂柳战场举足轻重啊。”

蒋介石考虑片刻,觉着林蔚言之有理,便在电文后批示:“以全权整饬军纪,凡不从命令擅自撤退之主管,长官应就地正法为要,一切由中名义行之可也。”

怀远方面战斗正打得激烈。

敌我于三岔、洛东附近血战方酣之际,战区为谋求逐次抵抗消耗日军,获得余裕时间,掩护黔桂路安全着想,张发奎令邓龙光集团确保金钗、九度乡之线;第26军、第37军于11月15日前,在北旺、怀远之线,杨森集团军保守马乡、罗城之线。

攻陷宜山的日军,于同月16日,由宜山西犯,进攻怀远守军阵地,另由忻城方面窜来日军三四千人,向北旺阵地攻击。奉令守备怀远的丁治磐第26军因行动困难,迄16日,未能完全到达。第4战区长官部只得改令原在怀远构筑阵地的工兵8团,炮兵第14团第8连及战炮总队的一连,外加战车5辆,临时由第4战区战干团教育长王耀武统一指挥,坚强抵抗。待第26军到达完毕时,王耀武等已与日军血战5天,此种临时改令处置,竟收意外功效,予日军以重大的消耗。

难民挤满了火车日军见正面攻击行不通,便转移主力于11月8日攻陷安马,并继续西进;同时北旺日军约一联队,迂回金城江,黄涛第62军一部因寡不敌众,几经苦守,未能保住防线。

此时另有日军约一师团,向邓龙光集团发动猛攻,并于九渡乡渡河,向都安挺进,途中遭第62军竭力拒止,双方厮打一团,两败俱伤。

12月12日中国军队重新部署,张发奎令夏威集团军于三江口及以南地区,占领阵地,阻止日军西进,必要时向东兰转移,侧击铁路公路沿线日军:邓龙光集团军主力拒止当面日军,并以一部迅速进出邕田,拒止南宁向邕田路进犯的日军,杨森集团军在金城江、思恩之线,阻击西进日军,并确保黎明关要地。协同王铁麟第91师,克复上下司及六寨等地。日军第13师团军于12月2日攻占独山。第3师团于11月27日占黎明关,12月3日攻占荔波,其先头部队进抵贵州都匀。严重地威胁到重庆的安全。在中国军队拼死反击下,12月12日再克南丹,13日晚克野车河,并与第46军共同包围河池的日军。14日晚,日军增援2000余人,向中国军队反扑,经中国军队奋勇激战,日军因久战兵疲,无力进攻。而中国军队各部转战过久,也需整补,以备反攻,双方形成相持之势。

当日军侵占贵州边界的重镇独山以后,云南、四川受到威胁,陪都重庆震撼,何应钦认为“此时诚为抗战以来最艰险之一刻。”蒋介石急命何应钦坐镇贵阳,令远在河南的汤恩伯星夜率部驰赴黔南前线,汤恩伯令石觉第13军、陈素农第97军、孙元良第29军等千里驰援;并令其副司令官张雪中率两个师驰赴贵州马场坪一带,布置新的掩护阵地,以保卫贵阳地区;以石觉第13军主力,负责守备贵阳市区。由于日军从河南打到湖南、广西,已是强弩之末,加之打通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陆交通线,完成了战略目的,所以不久就退出了独山。此时的汤恩伯又成为英雄。

《中央日报》声称,汤恩伯在桂柳失陷后,顶住了日军西进。但大多人认为,汤恩伯为抗战时期所谓“中央军”中的战将,其实他并不善战。李宗仁这样说道:“汤恩伯专喜欢打飘忽无常的机动战,看到形势绝对有利时,便迅速加入,来个突出。”从此次会战来看,好像确是如此。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