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检索

第二节 平绥线御敌

时间: 2015-03-13 热度: 47 来源:

第二节 平绥线御敌

一、平绥线东段布兵日军占领平津后,参谋本部估计中国会在保定集结重兵进行决战,便命令国内增援师团于8月中旬到达天津附近,然后进行保定会战,把战线延长到保定至独流镇一线。8月5日,日参谋本部在“形势判断”中认为:“日中已处于全面战争状态,因而又决定待国内师团到达华北后,中国驻屯军立即发动华北会战,把战线进一步扩大到石家庄—沧州一线,迅速对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央军的空军,给予沉重打击,使南京政府在失败感下不得已而屈服,并由此造成结束战局的机会。”

根据参谋本部这一决定,8月7日,中国驻屯军制订了第二期作战计划,决定把主战场放在河北省北部的平汉铁路沿线,在国内师团到达以后,第6师、第20师团沿平汉线向保定推进,第10师团沿津浦线向沧州推进,于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在保定、沧州一线同中国军队决战。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进行保定作战,又决定以第5师团为基干,在关东军配合下,沿平绥线向察哈尔、山西、绥远推进,攻占张家口,以牵制和吸引中国军队,保证主力部队在保定地区与中国军队决战。

北平陷落的消息传到南京,国民政府于7月29日召开特别会议,商讨华北局势及抗战的方针。会议决定,派徐永昌为保定行营主任,林蔚为参谋长,统一指挥河北军事。并就河北抗战作了部署:宋哲元部担任任丘以东惠(丰桥)保(定)线阵地防御;刘峙(后被编为第2集团军)担任平汉路方面的作战;韩复榘(后被编为第3集团军)担任胶济路方面的作战;白崇禧集团担任浦口以北、兖州以南,砀山以东至海州地区的防务;顾祝同集团担任鲁西、运河以西至黄河南岸的防务。以刘汝明部和高桂滋部合编为察哈尔省守备军团,以刘汝明为总指挥,负责收复绥东、察北。汤恩伯向宣化、怀来集结为预备军。骑兵第6师归马占山指挥,集结于大同,骑兵第5师与骑兵第3师合编为骑兵军,何柱国为军长,作战于察北地区。

日华北驻屯军在攻下平津后,便将主力向平北的沙河、昌平一带集中。8月5日,日第8师团开至承德,松室孝良指挥的伪蒙军集中于赤峰。8月7日,在热河的丰宁、大阁一带有大量的日伪军集结。南口的东北、东部、南部尽被日军控制。日军首先集中兵力于南口,向平绥线东段发起进攻,企图解除平津侧背的威胁,占领平绥铁路,深入绥远,向南威胁晋陕,对北切断中国通往苏联的国际联络线,以控制整个华北。

8月5日,日参谋本部在“形势判断”中认为:日中已处于全面战争状态,决定从国内增兵华北,发动华北会战,把战线进一步扩大到石家庄—沧州一线,迅速对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央军予以沉重打击。

根据参谋本部的这一决定,8月7日,日本华北驻屯军制订了第二期作战方针:把主战场放在河北省北部的平汉线沿线,等国内援军到达后,在保定、沧州一线与中国军队决战。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进行保定决战,又决定以第5师团为基干,在关东军配合下,沿平绥路向山西、绥远等地推进,攻占张家口,以牵制和吸引中国军队,保证主力部队在保定地区与中国军队决战。蒋介石料到日军会走这一步棋,要保证中国军队能从山西侧击日军,就必须保证平绥路在中国军手中,而平绥路的得失,与南口阵地的得失有直接关联。

平绥铁路东起北平,西经张家口、大同,至绥远的包头,是联系华北和蒙疆的大动脉。

从南口的居庸关、往西至宣化、怀来,到张家口,是一个东西向的狭窄的盆地,平绥铁路纵贯其间,并有公路相辅,使之成为连通西北、华北及东北的交通孔道。

日军欲进犯张家口,占领察哈尔,分兵晋绥,南口是其必争之地。南口之得失,影响华北与西北的存亡得失。平绥路东段的重镇南口,属于燕山山脉。崇山峻岭,关隘重叠,是北平通往西北的门户,号称华北第一天险。南口处于绵延于高山之巅的内长城上,指挥南口作战的第13军团团长兼第13军军长汤恩伯山上只有羊肠小道,素有“察绥之前门,平津之后户,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的说法。

针对日军的作战计划,中国统帅部做了应急准备。7月30日上午,蒋介石电令第13军军长汤恩伯:“该部在前方配备少数部队,俟派兵接替,其余主力从速集中,准备向张家口挺进。”并令晋绥骑兵军全部集中集宁、陶林一带,而后向商都、化德、新明、多伦挺进。

当时,中国统帅部还未将中国各要地划分战区,但察绥已明确由阎锡山统辖,两省军队也归其指挥。7月30日,即北平陷落的第二天,蒋介石电令驻平地泉(今集宁)的第13军军长汤恩伯:“该部在前方配备少数部队,俟派兵接替,其主力从速集中,准备向张家口挺进。”汤恩伯部的具体任务是保卫南口,以十天为限。

汤恩伯当即查看地图,布置任务,通知所部第4师、第89师分别在集宁、丰镇待命,用火车向张家口方向输送。他忙了一上午,还没顾上吃午饭,蒋介石电报又到,指示机宜:

“我军无论何地、无论何部队,到达地点,必须星夜赶筑据点之强固野战工事,深沟宽壕,须使敌坦克车不能侵入我阵地,我能固守无失,然后再向左右方面照所规定之战线工事竭力延长,万一我全线工事未成,敌来进攻时,我军亦固原阵地,沉着应战,勿稍慌张,俾后方部队,得以如期赴援。”汤恩伯命令部队切实实施。

二、借道张家口汤军团东进,必须通过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的防地。汤恩伯派他的参谋长吴绍周先行赶到张家口,向刘汝明商量借路之事,没想到却被一口回绝。刘汝明慢吞吞地说:“南口有我军把守,问题不大,虽然有敌骑兵的骚扰,已被我军击退,目前已无大碍。对贵军的接防一事,我还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

原来,刘汝明拒绝借道,担心的是蒋介石耍假途灭虢的把戏,趁机消灭杂牌部队,吞并自己的地盘。

吴绍周回到平地泉,向汤恩伯说明借路被阻一事。汤恩伯咧着大嘴骂道:“南口是敌人必争之敌,大战迫在眉睫,刘汝明意欲何为?”他当即命人起草电报,将刘军不让通过之事报告蒋介石。

大敌当前,刘汝明不顾大局、以邻为壑的做法,令蒋介石十分恼火。他抓起汤恩伯的电报,用红铅笔“刷刷”在上面批了几个字:请冯副委员长酌办。

蒋介石把球踢给冯玉祥,也让冯感到棘手。因为刘汝明曾经是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是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虽说如今不归他管辖,但蒋介石的做法显然让他面子上不好看。于是他也“刷刷”地在电报上批了几个字:如所报属实,请依法拿办。

球又回到蒋介石那里。

“拿办?上哪去拿?又如何办?”如果能拿能办,早就将这些西北军旧部收拾了,还用这样低三下四去商量?蒋介石大声骂娘,末了,还得想辙,请出西北军老人、军法执行总监部副监鹿钟麟到张家口去说服刘汝明,并请参谋部去电刘汝明,令其准许汤军团通过张家口。

7月30日,鹿钟麟飞到晋北大同,汤恩伯偕吴绍周亲自前往迎接。汤恩伯寒暄道:“瑞伯,劳你老兄大驾,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鹿钟麟说:“我是子亮(刘汝明的字)的老上司,子亮那里我已去了电报,我想这个面子他是会给的。都是为了国事,我送你们去!”

一行人驱车到了张家口,这回刘汝明倒没有再阻拦,说:“汤军团可以通过张家口,但不准停车停留,再一个是宣化不得设立司令部。”

就一个借路风波已经令汤军团耽误了4天。转过头来再看南口的形势,已经万分危急,军情似火,容不得半点延宕。汤军团即便按时到达,已处十分不利之态势,如此这般,令汤军团的将领个个义愤填膺,破口大骂刘汝明是“汉奸”。

8月1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为阻击入侵日军,保卫南口,巩固晋绥,特成立第7集团军,任命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兼任总司令,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兼任副总司令,第13军军长汤恩伯为前敌总指挥。

8月2日,蒋介石又将李仙洲的第21师和陕西高桂滋的第84军编为第17军,高桂滋任军长,编入平绥路作战的序列。

汤恩伯决定第89师罗芳珪团先由大同出发。

2日晨,汤恩伯本人自集宁乘专车东行,于当日下午到达张家口,在郭磊庄车站,与刘汝明、高桂滋第29军官员:站立者为张自忠、张左为察哈尔省主席、第143师师长刘汝明,张右为副军长秦德纯。等将领举行会谈,商定了南口、张家口和独石口一带的防御配置,部署如下:

一、张家口方面,西自洗马林沿蠢恳台、神威台、常峪口,东迄关底止,防御由第143师师长兼察省主席刘汝明担任,其主力控于宣化、张家口。

二、赤城、独石口方面,自龙虎关起,沿赤城至宁疆堡,由第84师高桂滋担任,其主力控制于雕鄂堡、赤城等地。

三、南口方面,自靖安堡起,延永宁、延庆至南口止,由第13军之一师担任;另一师位置于沙城以北地区,为总预备队,策应各方。

以上各项规定,约定于8月5日完成。

与此同时,日本参谋本部决定进行华北会战。其战略企图即迅速对河北省内的中国军队以及中国的空军主力给予打击,随后占据华北要地,以期根本解决华北问题。日军还决定于8月12日左右以独立混成第11旅团消灭南口地区的中国守军,一举夺得八达岭,以掩护第5师团向张家口方面进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