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检索

第四节 平汉路北段作战

时间: 2015-03-13 热度: 66 来源:

第四节 平汉路北段作战

一、阻敌琉璃河日军占领平津后,进攻平汉路之战便提上了日程。

7月27日,日军根据7月27日临参命第64号,从国内增援而来的三个师团已到平津。

为了保障其进攻南口坂垣师团的侧翼安全,华北驻屯军当即部署其川岸文三郎师团于大灰厂—长辛店一线,谷寿夫师团位于杨村、落垡、廊坊、武清等地,河边旅团控制了丰台、南宛地区,准备南犯。

自平津失守之后,军事委员会即在平汉线已部署有孙连仲、万福麟、商震等部。为了阻敌南下并相机收复北平,保定行营主任徐永昌根据蒋介石的手令,将平汉的部队作了如下部署:孙连仲部固守涿县、定兴、新城、徐水;曾万钟部固守定县、曲阳、新乐;关麟徵部固守清宛、高阳、满城、完县;陈铁部固守涞水、易县,以上各部统归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指挥。

保定是北平的门户,是平汉铁路北段的重要据点。西面是表里山河的山西,东面是津浦铁路,与平、津互为犄角。因而保定继平津失陷之后为两方争夺的要点。

8月中旬,日华北方面军为“迅速击灭河北省中部之中国军,以确保平津地区安定”。

以香月清司指挥第1军,进出于易县、霸县一带,对保定正面发起进攻,同时,平绥线上的坂垣征四郎第5师团由蔚县向保定西方迂回,截断中国军队由平汉路向山西的退路。

8月15日,保定行营主任徐永昌传达蒋介石的命令,令刘峙督率平汉线各部对敌实施佯攻。但因平汉线上战斗部队庞杂,战斗序列没编成,指挥系统未确定,未能按照计划实施。

在南口作战正在进行之时,大本营发布了大本营训令第3号,对冀察地区的作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计划。其内容如下:

大本营训令令字3号《大本营颁国军作战指导训令稿(1937年8月20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凤凰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42-46页。

兹颁发第一战区指导计划,仰即遵照实施之。此令。

大元帅蒋中正中华民国26年8月20日战区北正面作战指导计划一、敌情判断平津方面之敌,旬日以来,对于南侵行动颇形迟缓,而对于南口方面之攻击行为则极为活跃,依此判断敌军之企图,大概可分为下列三途:1.积极攻略南口后,进迫万全,以垄断平绥全线,再威胁大同,窥伺太原,以期不攻而摧破我正面之作战。

2.攻略南口后,以此为大旋回之轴心,以津浦线之运动为外翼,以主力由平汉路、以有力之一部由津浦路互相向我侧面压迫,逐次收获侧面攻击之成果。

3.如南口之攻击不成功时,则以昌平、密云为据点,以掩护其右侧背之安全后,再用第二项所述之方法向我进攻。

依此判断本战区正面之作战,唯有以重兵扼守南口,方足以摧破敌人一切之企图,故本战区正面作战之部署应侧重于平汉线北部之西北侧。

二、指导方针本战区北正面目前主要任务,为拒止敌人沿津浦、平汉两铁路南下,同时侧击敌人对南口方面之攻击,巩固南口、万全之线,以策定尔后转移攻势收复失地基础。

三、指导要领为达方针前述之目的,应以平汉、津浦西路为轴心,以防守部队采纵深疏散据点式之防御配置,以机动部队控制于侧翼,如敌向我进攻,则协力于防守部队向敌侧背围攻而歼灭之,同时在前线之部队应组织便衣游击队,渡过永定河,深入平津铁路以东地区组织民众,破坏交通,以牵制敌人之运动。

为达方针后项所述之目的,应以强有力之机动部队向南口、怀来、万全之西南地区挺进,直接或间接援助我南口、万全一带之守军。

四、军队区分及其位置任务甲、右地区队指挥官: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

67军之一师位置于同居、大王庄(岐河口与马厂之间)附29军之一师位置于东湾头(小站与马厂间)附近。平汉线上行进中的第29军队伍第29军之其余部队位置于静海、王家口附近。

第53军之一师位置于霸县附近。

第53军之其余部队位置于雄县附近。

第91师位置于固安附近。

河北保安队(兵力须等于一师)位置于任丘、河间附近。

以上各部队以各对当面之敌,确实占领坚强之防御阵地,绝对拒止敌人之前进为主要任务。

第67军之其余部队位置于马厂附近,取疏散配置之态势,敌军进攻时,以由侧面策应该正面友军之作战为主。

乙、左地区队指挥官: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

第26路军之一师及一旅位置于琉璃河镇、涿县、高碑店附近。

第17师位置于保定附近。

以上各部队各对当面之敌,确实占领坚强之防御阵地,绝对拒止敌人之前进,为其主要任务。

第26路军之其余部队位置于房山、张坊附近。

第3军位置于涞水、易水附近。

第2师位置于徐水附近。

第25师位置于满城附近。

以上各部队各在指定地点及其附近,取疏散配置之态势,敌军进攻时,以由侧面策应该当正面友军之作战为主,同时保持其机动性,准备随时可以向北平、南口方面取攻势。

丙、第1总机动部队指挥官:前敌总司令卫立煌。

指挥第10师、第83师、第85师,以斋堂、大龙门一带为活动根据地,以策应昌平、南口、怀来方面之作战,截击敌之侧面为主要任务。

第2总机动部队指挥官:第八路总指挥朱德。

指挥新编115师、120师、129师以阳原、蔚县、涞源为活动根据地,以策应下花园、宣化、万全方面之作战,截击敌人之侧背,并须以便衣队深入冀东、热河地区,施行游击战,袭击敌军后方为主要任务。

五、作战地境左地区——顺义县、雄县、河间县各西侧面相连之线,线上归右地区。

右总机动部队——昌平、紫荆关、阜平相连之线。

六、总预备队第40军之39师位置沧州,在杜生堡、沧州以东之线构筑阵地。

第32军位置饶阳、武强、束鹿、安平、深泽一带,在晋县、献县之间构筑阵地。

第11路(军)位置于石家庄,在藁城、正定、石家庄地区构筑阵地。

第23师位置德州,在德州及其附近构筑阵地。

第47师着在石家庄待命。

七、部队配置与工事构筑各部队无论其任务为防守或机动,务采取疏散之配置用地形、地物构筑工事,以达到步步为营、能攻能守之要求,而增加国军作战之韧强性。

八、后方勤务部队之任务后方勤务部队,应依照此计划内所定之区分,重新规划诸设施,务适应各地区,各部队作战上之要求,完成通信、交通、卫生诸设备,充实弹药器材诸补充,对于集积运输之要领,即务必分散配置,顾虑对空遮蔽,以避免敌空军及炮兵之轰炸,且能不失时机补充前方,应本此要旨,妥拟方案,绘图具报。

九、各地区、各部队团以上之配置及机动部队行动预定之概略,与工事构筑之情形,应绘图具报。

(一)传达法:以书面传递(二)命令受领者:宋哲元刘峙卫立煌朱德俞飞鹏(三)通报受领者:何应钦徐永昌林蔚8月20日,蒋介石去电给刘峙:谓卫立煌军北进策应南口,平汉与津浦两路军可各以有力之一部向平津攻击前进,如津浦不及出动,平汉路亦应单独前进,但后方原阵地仍须派兵守备。并望自20日晨起开始行动,向良乡积极进攻。刘峙当即命令孙连仲部向敌发起进攻,孙除以张金照师固守原阵地,并派一部沿金门闸以北永定河右岸警戒,张华堂旅集结在涿县做预备队外,还命令池峰城师进占房山城北面阵地及坨里、鲁道滩诸要点,并派便衣队在王平口附近活动。冯安邦师附炮7团于21日拂晓起进攻良乡,与川岸文三郎师团的山下奉文旅团激战于良乡城南及房山西北高地一带、双方激战四五天,孙连仲部发扬西北军的传统,善于防守,日军依仗武器先进,屡屡进攻,但久攻不下。孙部反攻敌阵,但因装备落后,敌工事坚固,每每受挫,战斗陷于胶着状态。8月25日,日军集中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转入反攻,池峰城第31师遭受重大损失,房山之北车营、平顶山阵地失陷,池峰城师于27日被迫撤至南大案、南罐高地固守。

这时,挺进至京西门头沟支援南口作战之卫立煌部,于23日遭到谷寿夫师团的牛岛满步兵第36旅团的阻击,牛岛连续攻取下马岭、千军台等要隘,截断了卫部西进的通路。这时川岸师团在击败孙连仲军后乘势扩大战果,陆续夺取了良乡西北的山岳地带,消除了沿平汉路南侵日军的侧翼威胁。

8月27日,平绥线上的日军分别攻占了张家口和南口,中国守军纷纷南撤,孙连仲部为掩护后撤部队,除令各师固守阵地,坚持顶住日军进攻,阻敌西进外,还派多股部队着便衣向敌侧后方活动,破坏铁路和通信线路,截断其运输和通信联络。

8月31日,华北方面司令官寺内寿一根据日本军部的命令,“占据平津地方及其附近要地,负责确保该地区的安定,以挫伤敌人的战斗意志,获得结束战局的机会为目的,迅速消灭河北中部的敌人”的任务。于9月4日制定了“华北方面军会战等方略”。关于平汉路的作战指导方针,其大要为:“在保定—沧州一线附近努力围歼进入该线及其附近的中国军队”,“以平汉线地区为主决战方面”。为贯彻上述方针,寺内于当日中午在天津总部下达了作战命令:

一、第5师团击破当面之敌,迅速进入蔚县附近,应准备在保定平原作战;二、第1军随着第14师团的到达,消灭当面敌之先头兵团,进入易州—定县—白沟镇及霸县附近(含霸县)之线,准备攻击保定附近之敌。

日第1军司令香月清司按照命令作了部署,但发现中国军队在永定河畔兵力增强,从而判断中国统帅部企图在永定河地区进行决战,香月决定首先一举消灭在永定河畔的中国军队,进而进攻保定。参见《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5-356页。

对于日军的作战意图保定行营已有察觉,但直接指挥作战的刘峙掌握不了下属军队,特别是刘汝明部未等晋军接防便擅自放弃蔚县,使得日军峙登旅团跟踪追击,迫使刘峙不得不改变原以本集团第一线正面吸引敌人,以一部经房山西方山地北进,击日军侧背,以策应友军作战,尔后进攻北平的方案。这样,除指令曾万钟军暂缓北进,用来防守涞源、紫荆关外,本集团军其他部也要重新部署。这样使中国军队处于混乱的状态。

正在这时,日军第6师团、第14师团分由固安、永清强渡永定河,向涿州迂回,击溃防守的第53军周福成、冯占海两师,夺取了河东的全部阵地。刘峙为稳定防守,急忙决定:

“一、本集团军为巩固右翼起见,拟以涿州、定兴附近控制之兵团进出大清河东岸,向固安方面迎击,压迫敌人于永定河畔而歼灭之;二、第26路军所属除巩固原阵线外,即以第31师之主力(一部固守涿州)会合第47师由涿州东进于望海庄、东西苇陀之线,越过大清河迎击当面之敌;三、第3军(附骑兵第14旅)除以一部防守紫荆关、涞源及守备高碑店外,其余一师迅即由定兴、高碑店东进,经东西双铺附近渡过大清河包围攻击西进敌人之左侧背;四、各部队之行动应迅速开始,不得延误。并在开始攻击后,须猛烈果敢行之,不得已时亦须固守平汉线上的中国军队严阵以待大清河西岸;五、第47师、第31师主力统归第3军曾(万钟)军长之指挥;六、第52军之任务仍旧。

同时顾虑涞源方面之安全,令第3军寸性奇团到达涞源后,应照顾涞源以北中区、张家铺各点”。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军事档案。

刘峙将部队调动,使防御线更加脆弱。9月15日,日军增添后续兵力,在战车20辆的支援下进攻曾万钟部,经苦战曾部伤亡2500余人。翌日,日军又施放毒气雾弹,迅速扩张战果,又将裴昌会第47师切成数段,激战过午,中国守军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退守毛家营南北防线。檀自新骑兵师未与敌接触,即遭受日军飞机轰炸退回涿县。

17日,刘峙奉蒋介石令,命裴昌会协同池峰城师之一团速将占领南良沟之敌驱逐,并投入预备队4个营在涿县、松林店间占领阵地;又令檀自新派骑兵在涿县东北地区搜索,协助池峰城师固守涿州城及附近阵地。又派曾万钟派一部由大清河、平汉线中间地区向柳河营、蒋各庄方面前进,攻击当面之敌。从兵力部署来看,刘峙在日军的进攻面前显得手足无措,忙乱而无序。但刘峙所派各部尚未部署完毕,日军便于16日攻破孙连仲房山西南的阵地,于17日进入涿州西南地区。土肥原师团也于16日渡过拒马河进逼松林店,于18日占领了该地。刘峙部除曾万钟部尚完整,冯安邦损失较小外,余均伤亡惨重,丧失战斗力。

为阻敌前进,刘峙令曾万钟率军由大清河右岸大小柴营经驸马庄、谢家营、衣锦村亘陈各庄之线速立防线;孙连仲收容残部自高碑店北之陈各庄(不含)经岐沟、张翠台、安阳村、娄村镇之线占领坚固阵地,与右翼曾部共同阻敌。但因通信网均被敌破坏,联络异常困难,溃兵像潮水一样退下,各部均站不住脚,部队向保定溃退。

孙连仲、曾万钟两部放弃琉璃河、高碑店两道国防线,保定形势岌岌可危。刘峙向中央推卸责任:“除中央军外,其他军队望风披靡,均不可靠”,请求中央“至少另增加中央军二师不可”。

何应钦回电:“现在沪战激烈,中央部队一时不能北调,在川、桂军未集中以前,应就现有兵力,努力支撑,与敌持久。”蒋介石也向刘峙发出手令:“我军应在保定附近与敌决战。”

这样,平汉路北段部队只有在保定附近与敌进行“决战”,别无良策。

二、保定失陷日军迫近保定,南京统帅部急调孙蔚如、冯钦哉两部和黄永安炮兵旅北上增援,但由于日机轰炸,前进迟缓,一时赶不上来。孙连仲、曾万钟两部新败,战斗力尚未恢复。刘峙能指挥之师只有关麟徵师和赵寿山师,当即命令关麟徵指挥张耀明、郑洞国、赵寿山三师在右起白洋淀沿漕河而西,经安新城、漕河头左翼依托满城西北高地一线布防。该线长约70公里,按照当时布防的要求,需要九个师始能防守,现在只三个师,兵单线长,漏洞百出。

9月21日晨,日军发起进攻,在数十架飞机的轮番轰炸下,川岸、土肥原两师团猛烈进攻。当晚,郑洞国、张耀明两师阵地被日军突破,保定告急。蒋介石得知情况后,于22日晚,越过保定行营和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直接以电话对该集团所属下达命令,做出如下部署:

一、第52军务固守保定、安新西城及其附近地区,第3军务固守满城及其西北一带高地;二、我前方各将领须戮力同心,协作抗战到底;三、第47师及豫南保安第3团统归关(麟徴)军长指挥;四、第3军应协力反攻当面之敌;五、第27军应位置于完县北方各高地,掩护主力左侧背并策应满城方面之作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军事档案。

关麟徵接电后对防守保定作了如下部署:

一、第2师、第47师之各一旅,第17师之补充团、第9师之第4团担任保定城防;二、第17师主力在保定城以东沿阜河至仙人桥占领阵地;三、第47师之另一旅在保定城以西经颉家庄、王家、七里店、富昌村、小汲村之线占领阵地;四、第25师仅余4营及第17师之1团为军预备队。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军事档案。

23日,日军谷寿夫师团在坦克、大炮的掩护下,首先突破漕河头西面大册河关军阵地,迫近保定外围,发起了攻城战斗。中国守军死死守住阵地,空军也首次在华北上空参战,顿时士气大振,奋勇拼杀,进攻日军被守城部队打退。

24日,日军派一部迂回到保定南之于家庄、方顺桥车站,进攻正面以排炮向城垣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轰击,将城墙轰开两个大缺口,谷寿夫指挥坂井德太郎旅团向城内攻击。

在此危急时刻,刘峙以敬酉电转达蒋介石训示:“郑、赵、裴各部须固守保定,无令不准撤退,务望排除万难,勉力撑持为要。”但蒋的训示并没有给防守的形势带来任何缓解,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城内机关的文武官员乃至商民纷纷外逃,至20日,河北省保安队和清宛警察均已撤走,对外联系被切断,加上后方的方顺桥、于家庄被敌占领,整个保定成为孤城,陷入瘫痪状态。守城部队无法据守,遂于24日晚撤离南退。

保定城的陷落,严重地影响了平汉线上的战局,新上任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急忙重新部署,拟在正定附近的滹沱河畔与敌决战。

此时,曾万钟、关麟徵、冯安邦等部移居曲阳、行唐、平山;孙连仲部转进至栾城;檀自新、张占魁骑兵沿潴龙河与第1集团军万福麟军联系,警戒集团军的右侧翼;冯钦哉第27路军武士敏师在定县以北阻击敌人。

攻占保定的谷寿夫师团骄横无比,冯钦哉部稍一接触,即被打败撤离铁路线退入太行山。

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两天迫近新乐。刘峙只好再派鲍刚旅和河南保安第2支队及工兵团,破坏沿途的交通设施,阻敌前进,于26日撤回石家庄。

日军第1军攻占保定后,于9月24日接到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的命令“:应继续追击,进入正定北面准备攻击。”为此,香月加强了正面谷寿夫的力量,沿平汉线追击第一战区部队。其他师团则在保定附近集结整顿,并将新开到的下元熊弥师团配置在涿县、徐水间,担任后方警戒。随时准备支援进攻石家庄。

9月25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在获鹿召集前方将领徐永昌、刘峙、卫立煌、商震、孙连仲、林蔚等举行军事会议,认为石家庄为华北交通枢纽,西边的娘子关为山西门户,石家庄为娘子关的外廓,既有正太铁路通往山西腹地,又有平汉铁路和公路网连接鲁豫,便利抗日军队的调动和物资的运输。保卫石家庄必须占有西边太行山的地形,确保娘子关。为此,程潜根据南京统帅部的意图,对平汉路的军事作了如下部署:

第14集团军卫立煌部守备平汉路及其以西、滹沱河以南地区;第20集团军商震担任平汉线以北、滹沱河南岸阵地的守卫;第26路军孙连仲(欠第27师)和第139、第54师在平山以南,为预备队。

10月初,日军在正定周围完成集结,华北方面军为配合山西忻口方面的作战,决定迅速攻下石家庄。10月6日,寺内寿一下达了如下作战命令:

一、敌军主力现在在正定附近苟延残喘,第2军的一部(5日)午后进入武强、衡水及新河中间附近的釜阳河左岸地区,估计当面之敌正向西面退却之中;二、方面军准备在河北平原一击复灭敌战斗力;三、第5师团应向太原前进,攻占太原;四、第1军应在适当时机开始进攻,特别期待不出所料,捕捉退避的敌人,攻击重点指向石家庄附近,一旦突破敌人战线即向顺德附近击破敌人。不失时机地再以一部进入井陉以西的要地,切断敌在山西方面的交通,尔后策应第5师团;五、第2军应从滏阳河左岸攻击敌主力的背后,策应第1军的攻击和追击;六、临时航空兵团随着第1军开始进攻,以主力协同第1军,以一部协同第2军及第5师团的行动,特别在适当时机应努力阻止敌主力退避,要迅速消灭当面之敌航空兵力。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军事档案。

这时,由于山西方面战斗吃紧,南京统帅部将第14集团军卫立煌调进山西,在晋北忻口阻击敌人。这样在平汉线上防守石家庄的中国军队的兵力更加薄弱。

10月6日,香月清司指挥谷寿夫、土肥原、川岸文三郎、下元熊弥4个师团和野战炮兵旅团,在飞机、坦克的配合下,沿曲阳、定县一线向南推进。7日,川岸师团在灵寿突破守军阵地。同日,土肥原师团进抵正定西北的西房头附近,谷寿夫师团先遣支队进抵正定东北的20里铺,从三面围攻正定。同日,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指挥无方,带头逃跑,被人讥讽为“长腿将军”,后被撤职。冯钦哉第27路军为牵制敌人,以一旅向灵寿慈峪镇方面游击,扰敌后方,中国空军也出动飞机轰炸交通要道,阻敌增援,但这些行动并没有给作战带来转机。8日,日军向正定主阵地发动总攻,炮火击毁城西北角,敌兵涌入,防守这里的鲍刚第46旅与敌搏斗,伤亡殆尽,正定失守。此时,南京统帅部为防守晋东门户娘子关,将平汉线左翼之孙连仲、冯钦哉、曾万钟部和赵寿山师调防晋东,仅留商震第20集团军担任平汉路正面的防守。

10月9日,日军强渡滹沱河,企图从右翼包围石家庄,并从行唐、灵寿赶派增援部队,三面包围中国军队主力。这时由于第一战区主力已调走,石家庄兵力单薄,防御空虚,战线太长,来不及收缩。日军于10月10日从石家庄西侧渡河,攻陷石家庄。

日军攻陷石家庄后,便分头追击撤退的中国军队。11日,川岸师团抵达井陉,转入太原作战;谷寿夫师团沿铁路东侧南下,追击溃逃的第53集团军;土肥原师团在铁路西侧南下,于12日与商震第32集团军在元氏附近展开激烈战斗。13日击败商震部,于15日占领邢台。谷寿夫师团于14日追抵内邱。下元师团主力于15日抵达任县附近。

为掩护正面各军后撤,商震命令吴克仁第67集团军固守临洺关,吴军刚从津浦路上撤下,部队疲惫不堪,吴毅然率领全军,与穷追不舍的谷寿夫师团激战两天,使平汉线各军安全退至漳河以南。

20日,谷寿夫师团居中,土肥原师团在右,中岛今朝吾师团在左,分头向漳河南进犯,这时在汤阴整补的汤恩伯、关麟徵两军协助商震军据守,与日军隔河对峙,暂时稳定了豫北战局。

在日军沿平汉路进攻保定、石家庄的同时,第53军奉命在冀中沿永定河布防,归第1集团军宋哲元指挥。

抗战一开始,何应钦就密令刘峙,在编定战斗序列时,将东北军“以军为单位,分割使用”,《何应钦致刘峙密电(1937年7月22日)》,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193页。

对西安事变中的东北军耿耿于怀,搞一些分化瓦解的小动作。

9月初,第67军吴克仁部自河南商丘北上,于9月中旬在子牙河与日军接触激战,企图与第53军取得联系,但第一战区却令该军向邯郸转移。

第53军在永清抵抗日军,平汉线上的日军向南攻进,第2集团军所属作战连连失利,各级无视战区指挥,自由行动,混乱不堪,高级指挥官“对于作战似属儿戏,抱定做好人,恐怕担过错,因循敷衍,得过且过,其责任心之薄弱,牺牲精神之缺乏,已达极点”。

作战部队“自涿州撤退至保定总退却止,前后不过5日,十余师大军完全溃散,官不知兵,兵不见官,只得奉命石家庄集合,不知其他。所以一退数百里,将民财骡马拉抢一空”,“所有负伤官兵,完全遗弃;米面、重炮、弹药、车辆、药品、行李、马匹、损失无数,兵以日不得食,沿途鸣枪掠夺,居民财物,洗劫一空”。

三、到敌人后方去第53集团军在第2集团军右翼掩护平汉路上的撤退,见其兵败如山倒,也稍作抵抗,便向后撤,经任丘、越肃宁、饶阳、深县、束鹿,直退至赵县。

正当万福麟率部向南溃退时,有人报告其所属第116师第691团在团长吕正操的率领下北上了,这使正惊慌失措的万福麟不仅大吃一惊,而且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迎着日本人进攻的浪尖逆行,这不是找死吗?华北战场的战幕揭开之后,吕正操率部在永清的曹家务防守永定河,掩护平汉路上的作战。但自9月中旬以后,部队几乎是每天都向后撤,有时挖了点工事,有时竟一枪未放,从北平通往冀中平原的大道上,尽是扶老携幼的逃难百姓和狼狈不堪的溃败队伍,每一个正义的军人都会对这种混乱现象感到伤心和愤懑。

10月10日,吕团撤到晋县的梅花镇,该团第1营在这里与进犯的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歼敌几百人后被敌包围。这时,第53军的大部队已逃得无影无踪。第116师师长周福成拍来电报,令吕正操率团和第3营立即南撤,将被包围的第1营丢弃。吕正操拒绝执行这种失败主义的命令,带领部队将第1营营救出来。

11日晚,吕正操召集全团连以上军官开会,他说:“现在,我们阻击敌人,而师长竟将1营官兵丢给敌人。”他把师长周福成的电报念给大家听,然后非常气愤地说:“诸位想一想,第1营是我们患难与共的兄弟,能丢下不管吗?”大家听后愤慨异常,说:“太狠毒了,再也不能跟着他们跑下去了。”

但也有人担心,一个团北上,孤军深入,有被敌人吃掉的危险,还是找主力部队,随大流南撤。但大多数军官从抗战两个月的战斗中看透了国民党高级指挥官自私无能,望风披靡的实质,纷纷表示不跟国民党军队跑,坚决北上抗日。因此地周围都是日军,不宜久留,决定马上出发,敌进我进,到敌人后方去。

10月12日,吕正操率领全团从敌人进攻的空隙中穿过,到达晋县东北的小樵镇,当日,在小樵镇的小学校内召开了全团官兵大会,吕正操向大家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的悲惨遭遇和西安事变中“三位一体”的可喜情况,指出只有共产党真抗日,救国救人民。他说:

“当前的时局令人心焦,还不到半个月,日本侵略军就占领了华北大片土地,中央军一味撤退,如果我们继续跟着跑,不但不能敌进我进,带领队伍深入敌后作战的吕正操团长对抗日有所贡献,还有断送自己的危险,我们爱国军人,都有保卫国土,收复失地之责。”针对该团目前的状况,他指出:“我们面前只有一条路,回师北上,到冀中敌后打游击。现在,敌人后方空虚,有利于我们发动民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吕团长的讲话得到了全团大多数官兵的拥护,同时还解决了少数人对回师北上站不住脚、饿肚子等方面的顾虑。

根据大家的意见,吕正操庄严宣布:“全团立即回师北上。从现在起,第691团的番号不用了,改为人民自卫军,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全团官兵对吕正操的主张热烈拥护,一致推选吕正操为人民自卫军司令,吕云起为副司令,王树章为参谋长。将所属编为两个步兵团,一个特种兵团。部队的改编消息传出,当地军民一片欢腾。士兵们找来红布、缝在挎包或碗套上,以区别于国民党军队。

10月16日,吕正操率大部队经深泽过博野、蠡县到达高阳,路上像抗日播种机、宣传队一样,联络了各地方党组织,释放政治犯,提出“减租减息”、“硝盐公卖”等口号,当地知识分子,男女青年踊跃参军。尔后又联络了河北民军张仲翰部,决定同心协力,联合抗日。

吕部在冀中站住脚跟后,遂率一部分部队到铁路西,在那儿接受八路军的训练,八路军又给该部输送受过训练的政治干部,吕正操又从原来的团里选出一部分人组织了新的游击团,原来的部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起到了酵母作用,吕部发展壮大,后来建立了冀中军区。在冀中,即使是日军活动最猖獗的时候,日军的活动范围也只“仅限于铁路沿线和以主要县城连接的地带”。

河北省内的国民党军在日军的进攻下溃败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其消极防御、片面抗战造成的恶果,在当时假如再有三五个甚至更多的像吕正操团挺进敌后的话,当时的抗战将是另一番局面。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