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平型关战役
一、八路军平型关大捷卢沟桥的炮声,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15、120、129三个师,每师下辖两个旅,红军虽然放弃了自己用血与火铸造的光荣称号,却实现了从九一八事变以来为之奋斗了6年之久的直接对日作战的宏愿。
红旗猎猎,黄河滚滚。红军整编之后,就浩浩荡荡地开赴抗日前线了。
9月7日,雁北已经失守,山路上到处都是国民党的溃兵、伤兵,三三两两,松松散散,惊魂未定。
坐落在雁北代县岭口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里一片忙乱景象,参谋人员正在匆忙地收拾文件,整理器具准备南撤。阎锡山坐在一土坑上。雁北的仲秋,中午的气温还比较温暖,早晚有些凉意,但阎的土坑已生火,房内散发着一股土烟味。阎虽为司令长官,但不穿军装,群情振奋,旌旗猎猎,人们欢送部队开赴抗战前线。他身着山西农家老者的布衣,坐在那里无精打采,眼睛半闭半开,好像老是在琢磨什么事。参谋们有电文,向他报告,他听后或不发一言,不置可否,或用五台土话咕叽几句。
就在这时,周恩来偕徐向前来到岭口。由于南口、张家口相继失陷,雁北失守,阎锡山对抗战已失去信心。周恩来见阎后,耐心地向他分析抗战形势,说明目前敌人虽强,我们虽弱,但只要打下去,敌人终究会弱下去,我们会一天天强大起来,日本帝国主义终究会被打败的,鼓励阎锡山坚持抗战,解除了阎的许多顾虑。
阎锡山请周恩来拟订第二战区的作战计划,周用一天的时间就写出来了。阎看后吃惊地说:
“写的这样快,这样好!如能这样打,中国必胜。”他用赞叹的口气说:“周先生的确是个人才,国民党是没有这样的人才的。”
阎锡山的“守土抗战”搞的是阵地防御战,周恩来等到雁门关参观了防御工事,他建议阎锡山不要单纯死守雁门关,而应主动出击,实行侧击和伏击来破坏日军的进攻计划。
在周恩来的提议下,经阎锡山同意,成立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动员委员会,动员民众,实行全面抗战。尔后,周恩来等又会见了傅作义,针对国民党害怕发动群众抗日的思想,强调抗击日本侵略不能单纯靠正规军,一定要把民众发动起来,武装起来,与正规军共同作战。
第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大美画报》的封面照片。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第115师师长林彪师政委聂荣臻自9月15日起,敌以小部队由广灵、浑源,分向乱岭关、恒山、凌云口一带进攻,其主力继续南下。广灵守军及刘茂思第15军右翼,均被迫逐次后撤。到9月21日,敌第5师团主力万余,战车数十辆,在灵邱大作村、赵作村一带集结;敌另一部在广灵集结。孙楚第33军第73师刘奉滨部,占领马跑泉经平型关至小西沟之线;第17军高桂滋部占领东跑池经团城口至西河口西北高地之线;第15军刘茂恩部在西河口西北经师福沟、老光沟至北楼口之线占领阵地;新编第11团在蔡家峪南北高地之线担任警戒;第33军独立第3旅在神堂堡、马跑泉以南地区占领阵地;原在平型关、团城口、西河口、牛心堡之线构筑工事的第33军独立第8旅,俟第17军占领阵地后,集结于大营附近。
9月22日拂晓,守军尚未部署完毕,敌即调集步兵四五千人附炮若干门,由灵邱出发向平型关方向前进。其先头一部与第33军独立第8旅某营在平型关外蔡家峪发生战斗。薄
暮,敌向第33军第73师平型关阵地攻击,该师第197旅英勇抵抗,将敌击退。
9月23日拂晓,敌又向平型关口、团城口迄师福沟一带阵地攻击。敌战车数十辆沿灵邱至平型关道路前进至蔡家峪附近,独立第8旅之1营难以阻挡,被迫撤退。随即第17军第84师第251旅之第502团,立予迎击。同时,敌2000余人攻占东跑池西北高地,守军独立第8旅之两个连英勇抵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
副总司令孙楚即令第73师以一部向北攻击,高桂滋第84师第499团、第502团向南攻击,独立第8旅之所属团向东攻击。战斗至夜,敌我双方均无进展。此次战斗,第84师第251旅第502团团长艾捷负重伤,李营长等阵亡。当夜,该团撤回。
当日,阎锡山在岭口行营向蒋介石打电报汇报战况:“今夜2时,灵邱方面之敌分两路约一师团攻平型关及团城口,激战剧烈。至更2时,将平型关之敌击退。下午4时,将团城口之敌亦击退,分三路追击中。我伤团长1人、伤亡营长3人、士兵2000余人,敌伤亡尤众,虏获人枪另报。”《阎锡山与蒋介石往来密电(1937年9月23日)》,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457-458页。
9月23日,司令长官阎锡山令傅作义率预备军加入右地区,并与右地区杨爱源联合指挥该地区之作战,将左地区之任务,交第19军军长王靖国代行。阎并令第18集团军第115师林彪部由右翼向北攻击平型关附近敌之侧背;新编第2师金宪章部赴西河口地区待命;郭宗汾第71师由繁峙于当晚向大营东北地区前进,归总司令孙楚指挥,第72师即向沙河待命。
当日18时,傅作义奉到上述命令后,即电令第35军第218旅车运经代县、繁峙、沙河至金山铺东侧地区待命,第211旅至金山铺西侧地区待命。至19时,傅作义因平型关战况紧张,遂将两旅之运输令副军长陈炳谦指挥,自率一部幕僚乘汽车向平型关前进。至24日拂晓,第6集团军总司令部(位于东山底)侦知,平型关至蔡家峪公路一线,有敌运输汽车及装甲车甚多,团城口正面,有敌步炮兵约4000余人;由王庄堡通浑源大道,有敌一纵队南下,其先头于23日晚抵达钟庄铺(金峰殿北)附近。
基于上述情况,傅作义即与杨爱源商定,以刘茂恩第15军陈铁第85师第194旅之预备队两营、占领讲堂村、师福沟、董家庄之线阵地;师补充团占领董家庄、道士沟之线阵地;该师第194旅主力撤至东西葫芦头附近,第195旅撤至油房沟一带;该军武庭麟第64师第191旅右翼延伸至道士沟附近。
24日9时,傅作义、杨爱源二总司令与第18集团军第115师之联络参谋商定,于25日拂晓,以预第2军第71师郭宗汾部配合第115师攻击团城口之敌,并策定作战指导如下:
(一)正面以第71师附新编第一师为主攻部队,第84师仍固守原阵地。
(二)第71师4个步兵团由团城口至214296高地间,沿山麓向东攻击,再向南旋回,以蔡家峪、小寨为攻击目标;以两个团由214196高地至西河口间向东攻击,并掩护团城口正面攻击部队之左侧背,截断敌向浑源撤退之道,以王庄堡为攻击目标;以一个团为预备队,由团城口附近前进。
(三)独立第8旅,以一部协同第71师攻击,以辛庄为攻击目标。
(四)第115师担任敌后各地之攻击,以东河南、蔡家峪为攻击目标。
上述计划,由第6集团军总司令部发布命令,至19时,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率幕僚进驻大营指挥。
9月24日,敌又增兵5000余,援助平型关正面。从拂晓起,再次向平型关、团城口及讲堂村一带阵地攻击,并以战车队向东跑池以南阵地冲击。战斗至晚,敌未得逞。
是日,阎锡山又向蒋报告战况如下:
顷杨总司令爱源、孙副总司令楚梗中参战电称:梗丑敌以坦克车等猛攻我平型关附近东西跑池阵地,致汽车路右侧最高山头陷于敌手。经职等悬赏,于梗午由第17军独立第8旅、第72师各抽派劲旅猛烈反攻,前仆后继,伤亡惨巨,幸赖将士用命,卒于梗午后一时完全克复。《阎锡山与蒋介石往来密电(1937年9月24日)》,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460页。
同日又电告蒋战况:
战况:养日,灵邱方面之敌,向我平型关、察家峪前进阵地进攻,我守兵极力抵抗。是夜敌以大部猛袭平型关阵地,我军奋勇拒敌,肉搏多次,将敌击退。漾晓,敌约一师团,分两路进攻平型关和团城口,战况剧烈。因敌我争夺山头,伤亡奇重。激战至午,卒将敌击退。
追击20余里。团城口之敌,亦于午后4时被我击退。金峙店、小窝单方面(平型关东北约60里),拂晓时亦有敌八百余,向我阵地猛攻,经我击退。此役我伤团长一,伤亡营长三,士兵约二千,敌死亡尤重,俘获人枪正在查报中。(二)敌情:梗早,有敌千余,向浑源以东运动。《阎锡山与蒋介石往来密电(1937年9月24日)》,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461页。
9月24日半夜,傅作义总司令到达大营附近之河南村。据报告当地第71师正向攻击准备位置运动中,因阴雨路滑,行动困难,原预计25日拂晓之攻击,必须迟缓两小时,第72师奉命归第71师郭淙汾师长指挥,也于24日24时到达大营东之齐城村附近,准备支援第71师之战斗。同时,林彪第115师对东河南及察家峪已各派出一个团,关沟附近控制一个团,并派教导营向灵邱、广灵推进。
第71师师长郭宗汾,由于正面兵力薄弱,遂改令金宪章新编第2师担任王庄堡之攻击,该师全力对团城口正面之敌攻击。9月25日,第71师部队正前进之际,适敌铃木兵团及伪蒙军也向高桂滋第84师团城口附近阵地攻击,该师被迫撤退,敌遂占第115师在平型关前线的临时指挥所领团城口、鹞子涧、六郎城一带高地。沿公路前进之第71师第404团,于凌晨2时许与上述之敌遭遇。此时第84师部队仍继续后撤,郭宗汾师长遂令第71师部队占领迷回村、黄圪底洼一带,阻敌前进。郭师长又令新编第2师迅速变更进军路线,由214169高地协同第71师部队攻击占领团城口之敌。第71师部队与团城口之敌激战至12时,始将战局稳定。
此时,新编第2师尚未接到改变路线之命令,其先头已进至红水村附近,第403团及第428团进抵185036高地,炮兵集团亦推进至涧头村16559高地一带。13时,第71师长郭宗汾接傅作义总司令电话命令,继续指挥所部向敌攻击,空军部队亦飞临支援战斗,至18时,将鹞子涧西南一带高地攻克。敌军仍据鹞子涧、团城口附近高地与守军对峙。
此时,第71师之403团及428团,已抵达南沟村以西高地,新编第2师亦陆续到达小牛还。
9月中旬,第18集团军第115师已抵五台山,林彪派高参袁晓轩到大营与孙楚联络,通报第115师正和向灵邱以南之太白山潜进,将在平型关以东之东河南地区伏击敌军,希望团城口、平型关守军适机响应第115师的伏击,起而夹击平型关前之敌。
9月23日,第18集团军第115师就拟订了平型关作战计划。为了打好这一仗,师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在上寨村召集全师干部动员会,说明作战部署和作战应注意之点。聂荣臻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
在干部会上,我简要地介绍了日军由灵丘西进的情况。同志们情绪非常热烈,摩拳擦掌,准备打一个大胜仗。我军的战斗部署是: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与涞源之间和灵丘与广灵之间,截断敌人交通线,阻止敌人增援;以第343旅两个团为主攻,第344旅一个团到平型关北面断敌退路,一个团做师的预备队。攻击部队全部在平型关东侧山地设伏,准备给敌以猛烈打击。林彪讲完兵力部署后我在讲话中强调了为什么要打这一仗,为什么必须打好这一仗,并向各级党的组织提出了要求。会议一结束,师的主力就连夜赶往距平型关30余里的冉庄待命。我抓紧这个空隙,到前边察看了这一带地形。平型关确实是一个伏击敌人的理想地域。从平型关山门至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由东北向西南伸展的狭窄沟道,地势最险要的是沟道中段,长约十多里,沟深数十丈不等,沟底通道仅能通过一辆汽车,能错车的地方极少,而南北沟岸却是比较平坦的山地,我们的部队正好埋伏于此。
24日,在断断续续的炮声中,前沿部队报告,敌人有于翌日大举进攻的可能。傍晚,师部又收到阎锡山部队送来的一份“出击计划”,说他们担任正面防御和堵截。我和林彪在马灯下,推开军用地图。把各方面汇集的情况又作了一番详细的研究,随后用电话下达了出击的命令:第343旅本晚24时出发进入白崖台一线埋伏地,第344旅随后开进。
白崖台一线,距敌预计经过的汽车路仅二三里地,那天夜里,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干部战士既无雨衣,又缺御寒的服装,只得任凭秋雨湿透征衣,沿着崎岖的山沟向前行进。最糟糕的是山洪暴发了,湍急的山洪咆哮着,盖住了哗哗的雨声。大家只得把枪和子弹挂在脖子上,手拉手结成“缆索”,或者拽着马尾巴从激流中淌过去。师里虽然有工兵营,也能架桥,但是,水势凶猛,大雨滂沱,短期内难于成功。徐海东同志的第344旅走在后边,闯过去了一个多团,另一部分被越来越险恶的山洪拦住了。我看到有的战士急于过去被洪水冲走了,就同林彪商量,这个旅过来的一部分做预备队。
没有过来的不再强渡,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林彪同意了这个意见。所以,平型关伏击只使用了由杨得志、陈正湘同志率领的第885团和由李天佑、杨勇同志率领的第886团。独立团和骑兵营已于23日分别向平型关东北和以东开进。24时,独立团在灵邱与涞源之间的腰站,同日军打了个遭遇战,毙敌三百余名。
经过大半宿行军,我们赶到了目的地,雨停了,天也亮了,按照预定计划将大部兵力布置在由平型关到东河南镇约十多里长的沟道通路的东南山地上,同时派出了一支部队迅速由南向北以隐蔽动作穿过沟道通路,占领了东河南镇以北的一个高地,以便切断敌人后路,造成两面夹击的阵势。我们的师指挥所设在沟东南边的一个小山头上,站在指挥所,用望远镜可以纵观全沟。不知哪位有心的同志,当时给师指挥所拍了一张照片,从那张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和林彪指挥的位置。部队部署完毕,我举起望远镜朝师指挥所前侧的山头望去,看到部队隐蔽得很好,经过一夜风雨侵袭的战士们,正忍受着饥饿和寒冷,趴在冰凉的阵地上,等待战斗。
这时,山沟里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进犯平型关的日军已隐约可见,这是坂垣师团第21旅团的辎重和后卫部队,共四千多人。前面有一百余辆汽车,接着是二百多辆大车,除军用物资以外,车上坐满了戴着钢盔的日本兵,再后面是驮着九二式步兵炮的骡马和骑兵。
车马连成一线,马达声和马蹄声充斥在山沟间。敌人那种骄横的阵势,得意洋洋的样子,真使我们难以忍受。他们没有什么防备,因为他们南下以来,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所以,只是辎重和后卫部队,仍然大摇大摆地走着,如入无人之境。
伏击部队的报告同时汇集到师部,敌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圈。这时,我们下达了攻击命令。
我看了看表,记下了当时的时间,是清晨7时整。
战斗一开始,全线部队即居高临下地向敌军展开猛烈袭击,一下子把他的指挥系统打乱了。山沟里,汽车撞汽车,人挤人,异常混乱。我同林彪研究了一下,决定把敌军切成几段,分段吃掉它,随即下达了命令。
立刻,巨大的冲杀声响彻山谷,战士们勇猛地向公路冲击,同敌人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肉搏战。侵华战争初期的日军与后期不同,他们经过严格的军国主义训练,抵抗得十分顽强,虽然失去了指挥,仍分散着跟我们厮拼。有的趴在车轮下和沟坎上射击,有的向坡上爬,妄图夺取阵地。战斗始终打得很激日军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平型关大捷所歼部队,即为该师团所属。烈,甚至出现了敌军的伤兵与我们的伤员打成一团的情况,互相用牙齿咬,用拳头打。敌人虽然很顽强,但他无法抵住我军的猛烈进攻,不能摆脱失败的命运,一部分被歼了,一部分向东跑池逃跑了。
八路军在平型关的机枪阵地到中午,战斗临近结束之前,我随同出击部队下到沟底的公路。这次伏击战的战果,可以说是很壮观的。公路上,敌军人仰马翻,燃烧的汽车,遗弃的武器,比比皆是,堵满沟底。
我在察看战果的时候,还碰上一个日本兵,躲在山洞里面向战士们放冷枪,战士们对着山洞用中国话喊:“缴枪不杀!”他以枪弹回答,死不投降。我说,丢手榴弹,消灭他!那时,我们的战士还把日本侵略军当成内战时期的敌人,以为打狠了就会缴枪,岂不知他们都经过长期训练受麻醉很深,满脑袋装的都是怎样占领中国,所以即使剩下一个人,也很顽强。
当我们完全控制了这条山沟,马上按预订计划,命令一部分部队向东跑池一带的日军进攻。这里原定是阎锡山部队阻击的目标。当我们在十里长沟与日军激战的时候,他们一直没按预订的作战计划行动。敌人经东跑池突围的企图已经非常明显了,他们仍旧按兵不动。这样,东跑池的敌军未能全歼,黄昏时,突破阎锡山部队的团城口阵地向北逃窜。
此役“将敌人一个旅团完全击溃,一半消灭”。连同我军派出的游击支队战果在内,共计毙敌一千余人,缴获敌汽车八十余辆、九二野炮一门、七三、七五山炮弹三千余发、步枪三百余支、机关枪二十余挺及大批军用物资。
阎锡山将平型关战役情况当日向蒋介石密电汇报:“南京蒋委员长均鉴:谨密漾戌行一电惊呈。进攻平型关之敌自漾日经我痛击后,复增兵以图再逞,遂决调重兵出击,联络八路军林师包抄该敌。有日拂晓,我出击部队正前进之际,敌主力向我团城口河北高军阵地猛攻,经我郭师迎头痛击,激战至午,将敌右翼击溃。林师及73师一部向敌右侧背挺进,占领蔡家峪,将平型关通灵邱之汽车路截断,敌机械部队及重兵器均不能退走,已获敌汽车50余辆,均满载军用品。现已将平型关正面之敌一千余人解决,团城口之敌包围在一深沟中,已令迅速解决,以免逃逸。查敌系铃木兵团,配合蒙古军。阎锡山。有戌。行一。(岭口)”《阎锡山与蒋介石往来密电(1937年9月25-27日)》,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461页。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第一个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政治路线的胜利,也是国共合作的胜利。这一胜利,使日军补给部队“受到极大损失”,给素称精锐的坂垣师团当头一棒,给纷纷败退的友军以初步稳定,给华北和全国人民抗战信心以巨大鼓舞。国民政府对平型关大捷以较高的评价:日军“因受我两方包围夹击,我朱德部尤予敌以重创”。
蒋介石于9月26日、28日连续向朱、彭总副司令拍电慰问:“……有日一战歼寇如麻,足徵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传来,良深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为至盼。”蒋介石致朱德、彭德怀密电(1937年9月28日),载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选辑:《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第三辑第4册。
饱受日本侵略军祸害的华北人民,从平型关的胜利中看到了希望,认为共产党和八路军是可以信赖的,为八路军在华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脆弱的防线阎锡山计划的“大同会战”破产后,部队移守雁门关之线,以杨爱源的第6集团军与刘茂恩的第15军就近配备于茹越口以东地区。这时高桂滋的第17军(辖第84师、第21师)
自参加南口保卫战撤出后,突破重围集结于蔚县县境,经整补后渡过桑干河汇集于广灵以北、刘奉滨第73师配备于广灵以东各阵地,归汤恩伯指挥。这时,日军板垣征四郎指挥华北军,由蔚县向广灵东洗马庄及以南地区第73师阵地猛攻,以一部进袭涞源。同时,日关东军约五六千人由阳原与东井集分攻广灵西北之大山及火烧岭第17军阵地。守军与敌作战数日,阵地经数度争夺,“卒以我军伤亡过大,刘师与高军阵地先后为敌突破,高军不得已向西南转移”。《平型关八次争夺战经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南进之敌进占灵丘后,第二战区部队在平型关布防,第73师占领平型关南马跑池经平型关至东跑池南侧之线;第17军占领东跑池经团城口至西河口西北高地之线;刘茂恩的第15军占领大坪村经凌云口至北楼口之线以孟旅为总预备队。部队正进入阵地时,日军快速部队已进行到阵地前,高军与刘师即与敌进入大战。最先与敌接触的是第84师高桂滋派往蔡家峪的一个营,该营在与日军机械化部队遭遇时便顽强作战,“激战至烈,我军伤亡亦甚重”。《平型关八次争夺战经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23日拂晓,日军大部队分两路向各阵地猛犯,并以战车数十辆沿汽车路进攻,守军经夜苦战,死伤过半,“卒未得接防部队之增援,复受敌大部猛攻,终与阵地共同牺牲,二公路南北主要山头逐陷入敌手。”在公路南一阵地尚有一连十余名坚守高地,抵死不退,终得2营营长率队增援,与敌肉搏,将敌击溃,夺回阵地。公路北之敌继续进攻,正在这时,第17军接防部队之502团迎头痛击进攻,战至清晨5时,敌未得逞,指挥作战之艾团长受重伤,李营长阵亡,士兵伤亡甚多。时敌不断增兵,猛攻不已,第6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令第17军以吕、任两团出击,刘师及其他部队亦出击,血战至13时,将敌击溃。第17军亦于16时将团城口之敌击退。
22日、23日之战,敌我双方伤亡均大,这时日军后续部队又复到达,守军为加强防御,将阵地进行整理,以高桂滋军担任公路(东西跑池含)以北阵地,其李仙洲师左翼与刘茂恩军右翼在大坪村东方高地。日军这次进攻部队约一个师团以上兵力,且集中在公路两侧狭晋北部队在集中,即将奔赴前线。小地区,企图全力攻其一点。守军预备以8个团于公路以北作小迂回,向东西跑池、小寨间侧击敌之右侧背,以林彪师截断敌之后路。并以陈长捷第72师及第35军之孙(兰峰)、董(其武)两旅为总预备队,由傅作义任出击军指挥,于23日午协同杨爱源向大营东北地区出击,终因疲劳之故,改为25日拂晓前出击。但24日日军增兵五千,向平型关东西跑池、18864高地、团城口各阵地猛烈进攻,炮击甚烈,阵地失而复得,激战终日,卒被击退。高桂滋军“伤亡团长、副营长数员,连排长30余员,士兵千余,其余各部伤亡亦夥,而18864高地及东西跑池遂委敌手。”《平型关八次争夺战经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25日拂晓,守军按预定计划分路出击,“适敌亦向团城口高军阵地猛攻,而高军以出击不利遂向后转移。”《平型关八次争夺战经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高军转移的原因是由于孙楚不派兵援高,致使团城口被敌突破。第17军第21师师长李仙洲当日给蒋介石打电报,报告了战斗情况和与前线指挥者的矛盾情况:
“京委员长蒋:珊密。
一、本午84师伤亡较重,全部溃退,致团城口(平型关北五里)阵地被敌突破。查此地为晋北主要阵地之要点,一被突破,则雁门关感受威胁,关系重大。傅总司令已率生力军十余团到达平型关附近,准备反攻,现正在部署中。
二、本师现仍固守西河口(团城口北八里)亘水圪朵至杨庄四十余里之原阵地,以为左翼之支撑。但当面之敌,不过一团,现仍与我对战中。
三、此间作战不利原因:(一)指挥官能力薄弱。(二)指挥不统一。(三)上下欠联络。(四)友军互不相信,各不相救,致敌各个击破。
四、查山西为华北据点,一旦不守,则平汉、津浦均受影响,但晋军战斗力较差,殊不可待[恃]。以现在情况观察,除中央速派五师以上精锐部队并派大员前来指导外,山西前途,殊觉可虑。所见是否有当,恭候钧裁。职李仙洲、黄祖埙叩。有亥。参。印。”《李仙洲等致蒋介石密电(1937年9月25日)》,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462页。
郭宗汾预备第2军第76师陈光斗第202旅向团城口外六郎城以北出击,相机迂回于幕家峪、东河南方面与第18集团军第115师取得联系,军主力经迷回村,于半夜出发越第84师阵地,直出团城口出击。该军没料到团城口及鹞子涧并东西跑池一带阵地已被敌占领。
9月26日拂晓,敌第5师团第21、41、42等三个联队,由灵邱乘汽车向平型关方面增援,在察家峪、小寨一带与林彪第115师部队交战,该师不支,被迫撤退。该敌并于原在团城口,鹞子涧、六郎一带之敌联合,集中兵力向迷回村方面猛攻,与预备第2军第71师第404及第431一团之一第1部激战。10时,傅作义令第61军第72师派第217旅增援。11时,公路以南部队及第71师之第428团、第403团,分别将公路及南沟村之敌击退。敌军利用有利地形,陵高下迫,出郭军不意,其北翼从鹞子涧突进,隔断左纵队陈光斗旅,南翼从东跑池出发,击溃新编独立第1旅陈庆华部,将预备第2军主力左纵队压迫于迷回、涧头地区。由于第18集团军第115师在东河南获捷后,向大力含水岭挺进了有力之团,与隔离于六郎城北的陈旅互为犄角,牵制住从鹞子涧突进之敌,使得郭宗汾预备第2军得以涧头、迷回站稳阵地,监视着西跑池,使东跑池之敌不得直扑大营。
此时阎锡山认为平型关外的局势大有可为,遂放弃沙河会战计划,要各部贯彻以大力进击平型关外,歼击敌坂垣师团主力的企图:令郭宗汾预备第2军坚守迷回地区,令孙楚第33军坚守平型关正面阵地,令陈长捷第61军立即从代县向平型关进发。阎还特命傅作义前往大营,把高桂滋第17军和刘茂恩第15军置于第7集团军序列下,给傅以指挥平型关方面的全责。
阎锡山26日在致南京大本营和蒋介石的两封电报中报告了作战部署和部队行踪:
“限即刻到。南京大本营:O密。本晚传达各集团军命令如下:
(一)廋[庾]螂关正面之敌,连日与我激战,已被我击溃。宥日,敌由浑源、灵邱增援甚众,煌捃部约两千余,炮二十余门,向我越口一带进攻,敌拟有进入关内之企图。(二)我决集中兵力,迅速抗拒各个正来犯之敌。(三)第6集团军应联合第18集团军及总预备军,迅速击破进攻平型关之敌,第7集团之杨爱源军,应竭力抗拒在越口一带之敌,其余各军固守阵地,以待我主力转移反攻该敌。(四)各集团军应本以上要旨,妥筹部署,即行开始动作。
谨电报闻。阎锡山。寝亥。行一。[岭口]”《阎锡山致大本营密电(1937年9月26日)》,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463页。
26日,从灵邱大道南来之敌,被第61军李服膺一部阻于东西跑池和关沟一线,不能前进。遂固守13866高地为掩护,与团城口循公路南攻之敌相呼应,转向鹞子涧进攻。第8路军在东河南地区伏击日军获捷后,没有得到平型关、团城口正面大军的响应进出,转移于伏击准备位置。敌遂于26日举全力西进。向前线开进的中国军队27日拂晓,敌步兵在飞机炮火的掩护下,向迷回村、黄圪底洼、盖房沟阵地攻击。预备第2军第71师第403团、第431团、新编第4团、新编第7团各一部及第61军第72师第217旅第433团在空军的配合下,奋战3小时,将敌击退。13时,敌派来增援部队,再向守军攻击。守军在敌强烈炮火轰击下,几乎夷平、但官兵拼死抵抗,第72师第433团预备队加入逆袭,敌始后撤。第71师师长郭宗汾令第214旅配属第434团,将第428团从团城口以东调回214196高地,协同第403团及第72师第433团,准备黄昏时全线向敌攻击,但由于通信不畅,调动迟误,改为拂晓发动攻击。当上述部队转移之际,敌步骑约百余,乘夜暗沿公路向后方渗透偷袭。位于公路附近之炮兵及第434团之一部,将敌包围,悉数歼灭。当日向团城口攻击的第72师第434团和向六郎城攻击的新编第2师,均未获成功。
9月27日13时,第35军之孙兰峰第211旅、董其武第218旅在大营东西地区集结。
由灵邱转进之章拯宇独立第3旅,亦于此时到达前所村附近集结,敌2000余,在飞机9架、炮10余门的掩护之下,分向西河口及其以北阵地进攻。坚守该阵地的为第17军第21师李仙洲部,战斗终日,敌未得逞。第15军刘茂恩第65师方面,没有战事。第34军梁鉴堂第203旅方面之敌,增到援军3000余附炮30余门,攻击甚为猛烈,该旅损失惨重。阎锡山令该军迅即抽调第405团出击,时敌亦以3000余在山野炮30余门掩护下进攻,双方激烈交战,但均无进展。
13时30分,空军某部队杨鸿鼎,率机十架,侦察平型关一带敌军。当飞到平型关以东一公里上空,见敌兵1000余,战车、炮车及卡车一百余辆,停于公路上。敌人正在公路两侧山地与平型关我第18集团军部队对峙中。侦察机又发现平型关东北方向至广灵的公路上,有敌运输汽车三四十辆,正向平型关前进中,空军乃以六架轰炸平型关东之目标,炸毁敌战车、炮车、卡车等数辆,并炸中敌阵地多处,毙敌百数十人。另以四架轰炸机向至广灵公路上之目标轰炸,炸毁敌运输车一辆,炸伤数辆。当飞机轰炸时,敌以猛烈之炮火,向我机射击,我机长中三弹,其他无损,迄17时返回机场。
阎锡山当日在岭口行营向蒋介石报告了战况:
“南京蒋委员长钧鉴:O密。本日战况:(一)平型关方面被我包围之敌,一部分突围,又增加两三千名,向我左翼绕攻。该方战事,全线激烈,敌人顽强,被围之敌,坚不檄[缴]枪,只有硬打之一法。西河口[第]21师右翼亦有敌千余,分路进攻,激战亦烈。大小石口、茹越口、朔县均有敌人进攻,朔县之敌约二千余名,茹越口敌人攻击甚烈,炮三十余门,炮击一昼夜,我守兵两营损失殆尽,已令杨军长抽兵今晚出击,歼灭该敌。(二)由敌阵亡少佐身上搜得命令,系坂垣指挥,其目的在突破雁门关后路。谨闻。阎锡山。沁戌。印。[岭口]”《阎锡山致蒋介石密电(1937年9月27日)》,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466页。
上述电报第(二)款所说敌阵亡少佐,系空军在轰炸平型关敌阵地时炸毙的。
当日21时,傅作义总司令鉴于团城口附近之敌大量增加,有继续向平型关攻击迹象,遂决心调整部署,集中兵力,续攻该敌。当即下达调整部署命令如下:
(一)独立第3旅,占领平型关至西跑池南侧之线;(二)第72师占领西跑池两侧高地至鹞子涧东南公路南侧附近之线;(三)第71师占领团城口沿长城至214296高地之线;(四)独立第3旅附新编第11团,占领214196高地(含)至198049高地之线;(五)新编第2师仍归第71师郭宗汾师长指挥,在西河口附近掩护军之侧背;(六)各部队限明(28)日4时前,各在指定区域,候令攻击。
傅作义将团城口决战的意图向住在岭口行营的阎锡山汇报,阎同意后,傅即令从绥东长途跋涉初到雁门以西的第35军速向平型关急进。阎并率傅到大营,召集前敌将领会议。阎锡山作出以下决定:
(一)以第35军董其武第218旅和孙兰峰第211旅用于团城口方面,从涧头向团城口出击。
归第61军陈长捷军长统一指挥,在夺回16359高地后,进出于六郎城、鹞子涧线上,同时使东、西跑池的第61军第208师吕瑞英旅夺取13866高地,然后以第35军和第61军全力协同冲击团城口,向察家峪、东河南旋回席卷,再配合第8路军林彪第115师的伏击,以围歼敌人于灵邱以西地区。
(二)以马延守独立第7旅分置于平型关,归孙楚第33军序列,在第61军夺取鹞子涧的同时,增加马旅于平型关正面孟宪吉独立第8旅右翼的东长城村和寨沟间,使孟、马两独立旅沿平型关、灵邱大道两侧,压迫当面之敌,直取东河南和从浑源、灵邱公路向东旋回的第61军会合,围歼敌军。
(三)郭宗汾预备第2军和第33军第73师先就原阵地支援第61军、第35军、第33军发动攻势,随着平型关、团城口攻击的发展,相机推进,作为第二线兵团。
(四)保持重点于团城口方面。
9月28日敌骑兵两师冲垮茹越口前方守军,日军一个联队乘汽车逼入茹越沟。第34军第203旅旅长梁鉴堂掌握一个营的预备队,沿着山沟拼死堵击。在敌人密集炮火的轰击下,梁旅长中弹阵亡,所部溃散,敌长驱直冲。沟顶的铁角岭险要,被敌抢占,并向五斗山守军阵地侧击。13时,敌在强烈炮火掩护下,冲进茹越口,攻占五斗山,至此,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遂令第15军退守牛心堡、平道、确臼坪阵地继续作战。开往前线的中国军队一部29日拂晓,团城口附近之敌在三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分两路继续向第71师214297高地及盖房沟阵地进攻,其后续部队不断增加。新编第2师一部、新编第7旅之一营及新编第11团驰援第71师,向敌逆袭。经4小时激战,敌势始挫。13时,敌机一架,重炮20余门,向214296高地猛烈轰击。守军阵地被毁严重,伤亡过半,遂退守该高地西北之各高地。
18时,第214旅旅长赵晋亲率新编第7团及据守高地各部队,拼死反击,激战两个多小时,终将214296高地克复,挽回颓局。是日,第17军第21师李仙洲部,继续在西河口以北与敌对抗,固守阵地。
同日,敌骑兵插到雁门关后方,占领了繁峙城。敌又从平绥路以汽车输送大批兵力增援。
第34军只剩下孤单的军部,在繁峙城失守后,向硪口逃避。奉命参加团城口决战的第35军三个旅,经代县兼程东进。28日,先头董其武第218旅越过繁峙,抵沙河。孙兰峰第211旅于29日夜在繁峙南之硪口以东地区宿营,遭到敌骑兵袭击。马延守独立第5旅则在代县受阻。
阎锡山在29日给大本营的电报中写道:
“南京大本营鉴:O密。甲、战况:(一)平型关方面东正面,俭辰以来,敌由上下铺西之小道,陆续向东西跑池增加,愈聚愈众。我陈、郭两师各以一部出击,拟先击破鹞子涧之敌,然后再转向东西跑池方面,期一举将敌歼灭。激战终日,敌我伤亡甚重。我陈师程团长及两营长阵亡,一营长受伤,全团官兵,壮烈殉国。我郭师428团阎、李两营长受伤,官兵伤亡约半数。虽未能达到歼敌目的,今尚能坚守迷回村至214196高地,待机反攻。北正面,感辰以来,有步、炮连合约二千之敌,分三路向我高军李师西河口220口高地及水垛之阵地攻击,因我守军沉着抵抗,敌未得逞。(二)茹越口方面,因我杨军伤亡甚重,俭晚敌已进至铁角岭一带。小石口附近,俭辰以来有敌步炮约五六千余众,正向我李师阵地攻击中。(三)阳方口方面,俭已朔县失守,刻敌已近迫阳方口至利民堡正面,我贺师准备由利民堡向井坪镇方向出动,攻敌侧背。乙、敌情判断,敌已有后续部队到达,于最近有攻破我阵地之企图。
阎锡山。艳酉。行一战。印。[岭口]”《阎锡山致大本营密电(1937年9月29日)》,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472页。
阎锡山在上述情况下,于9月30日深夜在砂河南山麓的一个小村里,召集军事将领会议。当时,傅作义主张先行急攻繁峙,杨爱源却提醒阎锡山说:“热察蒙古人年年朝拜五台山,走熟了从繁峙硪口上五台山的大小路径,蒙军既占繁峙城,可能再冲击硪口,直窜五台山。”阎锡山如果断然采取积极行动,悉移雁门、恒山大军,以围击侵入茹越口和繁峙的有限之敌,不仅可以打破危局,并可进而争取平型关前的辉煌全胜,可是此时的阎锡山顾虑损失,不肯硬攻,充满失败意识,经杨爱源一提示,认为他想撤退逃走之路,明早可能被骑兵所截。于是拍案喊道:“我看如此战局,已无法补救,迟退则陷全灭,星如(杨爱源字)、宜生(傅作义字),就下令全线撤退吧!”
这样,第8路军115师在平型关外东河南伏敌之战果,没有得到主力部队适时的进击,共收歼灭敌坂垣师团的大效。阎锡山分令各部队向五台山之神堂堡、车厂、山羊会、葫芦嘴、楼圪粱、峨口、峪口、代县、雁门关迄阳方口之线占领阵地。
各部队奉令后,遵于30日2时开始行动,到10月1日,先后到达指定之线。
阎锡山当日向蒋介石报告了撤退部署,对丧失关隘,作了检讨:
“限即刻到。南京蒋委员长均鉴:O密。山到平型关督战,该地战况虽稍佳,敌由平绥路用汽车转运大部兵力,专攻铁角岭,杨军长澄源以全部兵力与敌血战两昼夜,山并将总预备队三团加入作战。卒因寡不敌众,到敌冲到繁峙。山得讯后,拟抽平型关部队回兵堵击,而此时平型关方面,敌复猛攻,阵地左翼高地,失而复得者数次。黄昏,我军复牺牲一团以上之兵力,将该高地夺回,该高地为平型关锁钥,正拟由平型关抽兵两旅,在晋北打击日军的何柱国骑兵部队雁门关抽兵两旅,刘茂恩军前方,敌人尚不甚多,并拟将该军撤下,由山亲自督战,夹击敌人,命令已下,而晚9时,该高地复被敌人夺去,平型关方面成危局。高军长桂滋亦以刘军一撤,该军左翼暴露,绝难维持,遂不得已于今早一时,决定由五台山经繁峙、代州间达雁门关,占领斜角阵地。山于今早八时到台怀镇指挥布置,至损失及占领之阵地另行电报。山指挥无方,丧失关隘,贻误国事,非特自疚,实为国法所不容,恳钧座呈请政府严予惩处,山。卅申。印。[台怀]”《阎锡山致蒋介石密电(1937年9月30日)》,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第473页。
阎锡山在命令各军撤退转进之同时,还作了以下部署:
第18集团军第115师以五台山为根据地,向平型关外的灵邱、涞源地区活动。章拯宇独立第3旅警戒龙泉关,与河北第一战区相联系,为东翼。
陈长捷第61军,附属李俊功第101师守备五台山;王靖国第19军附以姜玉贞第196旅备崞县、平原间,为正面。
赵承绶骑兵军附以马延守独立第7旅,警戒宁武、轩岗间和第18集团军贺龙第120师以五寨、神池为根据地,向雁门关外朔县、神头一带活动,为西翼。
以上部署,形成五台山、云中山、芦牙山和其间的盆地相互应的一道前进地带,并以此作为忻口会战的决战线。
阎锡山设在雁门关上的第2战区行营,由参谋长朱绶光率领,撤回太原。杨爱源的第6集团军总司令部亦退到太原,傅作义的第7集团军总司令部退至忻县,指挥转进到达的各部队,在忻县忻口地区集中部署。
这样,历经20余天的平型关战役告一段落,第二战区部队只得在忻口阻击南犯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