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上高会战
一、日军的“锦江作战”
1941年2月14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召开各方面军和各军司令官联席会议,确定以“灵活、短距离的截面作战”为1941年度的作战方针,就是说既要根据当时情况积极灵活作战,又要节省兵力、减少消耗,不向中国军队作远距离、大纵深的作战,一般以进至中国军队师部所在位置10至15公里为界,第11军据此向所辖各师团、旅团提出的任务是:“要积极不断地依靠灵活、短距离截断进攻作战,消耗敌之战斗力量和确保压倒敌人的地位。”
日军第11军自1939年3月攻占南昌后,以第33、34师团等部队守备南浔铁路和南昌附近,与中国第9战区罗卓英第19集团军各部队形成对峙,两年来无大的行动,而中国军队曾几次向南昌和南浔铁路发动袭击,使日军感到威胁。守备南昌的第34师团为求改善态势、巩固对南昌的占领,强烈要求对第19集团军进行一次打击。恰在这时,“中国派遣军”
总司令部将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于1940年2月下旬由上海调到南昌,同时将第33师团于4月间由安义地区调往华北。于是,第11军决定乘第20旅团已经调来、第33师团尚未调走的机会组织一次进攻作战。其计划是:以第33师团为右翼(北路),由安义向西南进攻;以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为左翼(南路),由南昌西南约15公里的向江西进攻的日军望城岗沿锦江南岸向西进攻;以第34师团为中路,由南昌西山、万寿宫沿锦江北岸向西进攻。三路分进合击,压迫、包围中国第19集团军主力与上高地区,日方将这次作战称作“锦江作战”
或“鄱阳作战”。
上高位于南昌西南约120公里的锦江上游北岸,扼湘赣公路(南昌至长沙)要冲,东临鄱阳平原,背靠九岭山与罗霄山,既便于东出南昌,也便于西进长沙,是一处战略要地,罗卓英第19集团军总司令部即设于此地,因而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1941年3月初,罗卓英在电话里报告军令部长徐永昌,说2月下旬,日军向南昌增兵约5000人,现集结于南昌、望城岗,尚无动静。增援部队有池田、森重、木本等步兵部队,金井炮兵部队。又增援安义日军约1500人,均分开前方,似补充兵力。自3月初以来,日机频繁活动,每日侦察赣江东西岸中国军队阵地。另外,空中有大量日机,分向南城、贵溪、弋阳、上饶、玉山等地,罗卓英判断,日军似有进扰企图。
3月中下旬,罗卓英又向徐永昌电告:南昌方面,日军第34师团联合新增加日军共约16000人,除守第一线约4000人外,集结上谌店1000余人,莲塘4000人,罗家集2000人,南昌4000人,并拉夫2000余人。莲塘线运输繁忙,大有进攻模样。据侦察,新旧机场现停日机20余架。锦河北岸,日军第217联队联合新增日军共7000余人,分在原田街集结2000余人,其一部到了猪头山,向锦河南岸及市汊街、北龙王庙炮击数十次,这股日军换穿便衣,向望城岗集结2500余人,西山、万寿宫集结1000余人,白仕岭北侧集结2000余人,有进扰企图。在奉新方面:窜扰的日军共约3000余人,炮8门,与预备第9师及第19师在大岭、陶仙岭、凤凰山、龙形山、棺材山、横塘等地接触。从锦江南岸抓获的俘虏供词研究,西进日军属独立第20混成旅团,兵力约2000余人,企图西窜灰埠、泗溪,与锦江北岸西进日军合股;由湘赣路犯高安的日军,系第217联队一部约1000余人;进犯村前街的日军,系第214联队所部1000余人;经奉新南犯伍桥河的日军,据第19师在华林寨所获文件证明,系第215联队所部1000余人。据中国军队侦察队探报,已有日军坂井部3000余人,由浔经张公渡到安义,连同增援到安义日军3000余人亦属坂井部。
徐水昌急报蒋介石。蒋仔细研究作战图要,并征求徐永昌意见,徐永昌看着地图对蒋介石谈了看法:
上高于鄱阳平原西部,居锦江上游,俯瞰赣东平原,西倚万载山地,是武功山与九岭山之间前进支撑点,扼南昌经浏阳入长沙古道之交通要道。北连宜丰凭九岭,南以湘赣铁道通醴陵、长沙,并托武功山,形成长沙的东方屏蔽,是日军占领南昌后的唯一侧方威胁所在。
日军一直垂涎该地,以便相机拊长沙之背,或者更加向赣南发展。
蒋介石同意徐永昌的看法,并在地图上指出:上高境内山脉,为九岭、武功两系之分支,构成锦江两岸的起伏地,逐渐向东低衍,成为防者的良好抵抗阵地。河流大者为锦江,其初为跨锦江两岸的作战,尔后战局演变如果形成,日军必将会集中于锦江北岸,虽支流交错,但除可略为机械兵种行动的阻碍外,一般不碍徒涉者为多。
蒋介石命令徐永昌,通知军令部第二厅杨宣诚厅长,制定出作战指导方针:
日军向上高、万载进犯时,中国军队赣西各军,应于市汊街沿锦江南岸亘祥符观、米岭、来堡、塘里为第一线阵地,及由仙姑岭亘老坑岭、龙团圩、华林寨南北港为第二线阵地,逐次予以打击后,诱致日军于泉港街亘钓山岭、石头街、泗溪、棠浦、上富、九仙汤为第三线阵地,与日军决战,中国军队部署如下:
刘多荃第49军守备罗舍渡、梁家渡、跨抚河、叶子山、市汊街之凤凰山、龙形山、棺材山及九山、横塘、周漳等地对峙。窜据棺材山、乐四方面日军约1000余人。
指挥官在视察阵地3月19日,罗卓英急告徐永昌,集结莲塘的日军第218联队及炮兵,第14联队各一部共约2000余人,经南昌水路转进鄱阳线;李觉第70军守备市汉街沿锦江南岸,石头岗、大城、赤田张、奉新、靖安之线。王耀武第74军位置于英冈岭、泗溪、棠浦一带整训。夏守勋第78军守备武宁及棺材山、大桥河。韩全朴第72军以一部守备燕厦、横石潭、宝石关;以主力机动控置于三都、辽田一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罗卓英意思,集团军先占主动,解决锦江南岸的日军,命令王克俊第26师除留一部解决窜过新市街的日军外,主力向清江以北地区前进,展开于经楼圩、大坪、青山之线,重点保持在左翼,联系第74军向北攻击。宋英仲第107师展开于华清山、刘公庙、古愚岭、辽山、灰埠的敌重点在右翼,对东向日军攻击,留一部分兵力固守石头街亘棠浦之线阵地。第70军右翼联系第74军,猛攻当面日军,力图一举消灭于离树、下风凰圩、店前、伍桥河之线,策应主力作战。
蒋介石同意罗卓英的计划。
二、罗卓英扬眉吐气罗卓英集团诱敌包围计划,属下部队遵命实施,按计划完成。
第26师攻克灰埠,正肃清灰埠至石头街之南岸残余日军。第74军一个师及军补充团占领石头街、界埠至白面彭之南岸阵地,正扑灭华阳以北残余日军。李天霞第51师、廖龄奇第58师坚守石洪桥、下陂桥沿岸、白茅山、江家奥、樟树、下荷舍之线阵地,相机出击。
第70军唐伯寅第19师攻占杨公圩;中国军队一团已克复官桥街,进展至长岭一带;宋仲英第107师由田南推进至城陂、新圩以西地区。傅翼新编15师先头团到达雷市。将近一周时间里,彻夜激战不停,日军用尽全力,向中国军队第74军石洪桥、下陂桥、白茅山阵地猛攻,弹发如雨,日机10余架从3月24日开始轮番轰炸,阵地随毁随补。中国军队士兵奉命死守,酣战终日,往复争夺,声震遐迩,杀去日军锐气,卒保阵地无恙,双方伤亡均达千余之上。从日军尸体上的铜牌证明,进攻部队有第217联队,池田混成旅的第102、103、104、105、106等大队,及骑、炮、工兵各大队。
中国军队一个师由杨公圩西进至泗溪、英冈岭高地,与日军发生战斗,另一部向南压进,进占傲古、山水南、新屋、毕家之线,日军用炮轰击后反攻,急夺激烈,日军损失百余。日军支持不住溃退,中国军队乘势猛追。新编15师先头团占领水口圩后,即向南展开攻击,主力到达雷市,随即前进,加入战斗。日军飞机30余架分批向下陂桥以北投掷接济品,由此证明日军退路已被截断。罗卓英严令各军迅速紧迫围击。连战数天,日军动摇,其辎重骡马向西北方面挪动。罗卓英判断:包围圈内不下日军4000人,必向东北、西北两方面突围。
日军分兵三路,北路由第33师团长樱井指挥的第214、215联队各一部及特种兵,奉新中路由第34师团长大贺指挥的该师团,沿赣湘路;南路由第20混成旅团长池田指挥该旅团,由锦江南岸,采分进合击态势,合攻上高。总计出动兵力30000余人,飞机30余架。
但中国军队指挥部事前估计仅万余人,各部队长为遵奉上级意旨,没确切证实不敢妄报敌军人数。中国军队按反击计划,从预选的三条抵抗线,以第70军配备第一、二线,逐次抗抵;第74军控置第三线,担任决战主力。在第一抵抗线前,经选派搜索警备,并使成纵深逐次抵抗,消耗日军。第二线作战后,渐向两翼转进,形成口袋,让开路引日军往里钻。左翼利用山头,以第70军主力,处处予日军以袭击,使其先崩溃;右翼秘密由赣江东岸尽量抽调,变内线为外线,即以包围对付包围。形成决战之势后,正面部队尽所有力量,施行坚强抵抗,连同军部特务营一同参战。两翼部队用突进方法,适时形成四面包围,摧破日军的上高幻梦,以及最后彻底粉碎日军增援部队与突围残军的会合。日军顽抗拼尽老命,因为日军高级指挥官大贺师团长未冲出重围;伤兵及死尸未运走,遗憾的是中国军队无炮兵增援,错过不少时机。但战果仍然辉煌,日军伤亡岩水少将以下约15000多人,战场遗尸日军来不及运走者,大多被砍下臂膀运去,满处可见支离破碎的尸体。
中国军队向敌冲锋清点中国军队伤亡,同样惊心动魄,约20000之多,其中遭日机轰炸伤亡甚多。打扫战场,俘虏日军30余名,缴获炮4门,机枪20余挺,步枪300余支,击毁四发动重型轰炸机一架,各类军需物资不计其数。
罗卓英总结此战役经验与教训,这样认为:日军失败原因,对中国军事力量估计过低,致以轻敌;由于过去扫荡战所产生的骄妄行动,忽视了孤军深入之忌;优势装备不能尽量发挥,原因是交通遭破坏,日机械化部队靠两条腿跑,不能击破中国军队正面有力部队,反而投入中国军队的反包围圈内;另一条就是,日军后方受中国军队有计划的破坏与扰乱。
中国军队胜利的原因,首先是主动地运用消耗、歼灭两战法作战,并且能够坚定决心,不为情况变化所动摇。其次是确遵统帅部尽量集中兵力于第三线决战方面。纵深配合较理想,外翼部队用突进方法作向心运动,对日军包围。还有就是第74军打得坚决、顽强,得使中国军队有较宽裕的时间对日军施行包围。纵横通信不像以往那么受阻,后方补给不受影响。
这一仗,大概是罗卓英最扬眉吐气的一仗,始终立于主动地位,主宰战场,而且一切均基于事前准备及指导顺利推行。战后,罗卓英亲自主持了第57师第170团中校副团长张劲梅、第八连上尉连长邢吉麟、第四连上尉连长杨传镇、第337团第2连上尉连长沈士福等烈士的追悼会。
蒋介石对上高战局满意,并亲自将上高会战的情况,致电各战区司令官,详细总结并通报上高全战全过程,蒋介石电文如下:
西安熊代主任,洛阳卫长官兼总司令,兴集阎长官,桂林白主任,上饶顾长官,柳州张长官,老河口李长官,恩施陈长官,曲江余长官,兰州朱长官,昆明龙主任,鲁苏于总司令:
0密。此次上高会战之检讨:
(甲)会战经过概要。
(一)查此次上高会战,敌自12日放弃武宁,以第33师团兵力,并以独立14旅团接替赣江西岸及箬溪等处防务,其主力34师团全部及新增之独立20旅团全部,中国军队沿修水向前推进于删日前在南昌、安义各附近战略展开完毕。删日拂晓,敌33师团主力由安义攻击奉新后,沿潦河盆地西犯。我70军凭借潦河两侧高地,节节予敌打击。18、19两日,在甘坊、上富地区,向33师团猛烈夹击,敌伤亡约两千五百余,我70军亦伤亡甚重,卒将此路敌军击破。敌33师团9日起,沿潦河向安义退却。
(二)铣日、篠日,敌34师团全部沿锦河北岸湘赣公路西犯,独立20旅团全部由南昌渡过锦河,沿锦河南岸西犯,企图先以33师团主力,将我70军击破后,以34师团、独立20旅团向74军两翼包围。我74军乃以一部在棠浦河以东迟滞敌之前进,主力转移泗溪、棠浦第三预备阵地。同时以70军向南压迫,并抽调南昌正面第49军、26师、105师(欠一团),迎击锦河南岸之敌。
(三)号日、马日,敌34师团向我74军阵地攻击,其独立20旅团亦由灰埠、石头街各附近北渡锦江,与34师团会合,向我74军阵地猛攻。
独20旅团留置锦江南岸搜索警戒之小部队,被我26师先后在新市街、芦家圩各附近完全歼灭。
(四)养日起,敌左路以独立20旅团全部,沿锦河北岸向我74军阵地右翼攻击,以34师团主力为重点,由石洪桥指向上高。攻击右路为34师团一部,由其步兵指挥官岩永指挥,向我左翼白茅山阵地攻击,企图突破我阵地后,直指上高,压迫74军于锦河而歼灭之。我74军凭借既设阵地,自养日起至宥日,与敌肉搏苦斗,各处高地屡失屡得,敌机数十架终日助战,战况异常惨烈。
(五)因74军韧强抵抗,敌占领上高、击破74军之企图终未得逞,故由北向南之70、72两军及锦河南岸之26、105两师得以逐渐向敌形成包围。致敬日起,包围圈逐渐缩小,敌军大部陷于火力包围中,死伤枕藉,全线不支。敬日黄昏,敌即开始突围,经我猛烈堵击,向西向北突围之敌,均未得逞。仅有七八百突围至灰埠附近,仍被我26师堵击,歼灭过半,残部三百余仍回窜包围圈。
(六)有日,敌增援部队约两千余,由奉新、伍桥河、村前街向西急进,被我包围之敌以一部在南茶罗向南攻击,掩护主力向北突围。我预9师及19师因受突围与增援敌人夹击,敌突围部队与增援部队遂能在棠浦附近会合。我于当夜又将突围与增援之敌完成第二次包围,并继续向敌猛攻。宥夜,攻克棠浦,续向官桥、南茶罗攻击。感夜,残敌一部掩护辎重、伤兵,由官桥、村前街东窜,其增援部队两千余,在南茶罗、官桥掩护退却。我以19师在村前街、胡城圩,第26及105师在杨公圩、石脑圩、高安各道路设伏,截击退却残敌。
(七)俭日,各部对官桥、南茶罗残敌继续猛攻。敌于午后四时分两纵队,向杨公圩、村前街溃退,被我105师在龙田圩、26师在杨公圩猛烈截击。
(八)俭日黄昏,扫清战场。据虏获文件判断,大贺茂师团长在毕家村附近被击毙。并据俘虏供称,其步兵指挥官岩永受重伤,战场遗尸遍野,虏获枪、炮、马匹甚多(已知者炮五门,步枪四百余,轻重机枪百余,马二百余,俘虏数十,敌被歼约十分之七,其余虏获正清查中)。残部正分股四面逃窜,均被我截击,有全部被歼可能。
(九)综合此次作战,亘15日,敌33师团主力被我军击破,伤亡惨重;34师团及独立旅团被歼约为十分之七,实为空前战捷。敌我兵力相等,而我军缺乏飞机、炮兵,卒以我军指挥果决,将士奋勇,将敌34师团及独立20旅团歼灭。
(乙)会战教训之检讨。
(一)罗总司令指挥适切,能放胆集中优势兵力,彻底包围歼灭敌人。而三、九战区作战地境之变更,能使该方各军在统一指挥下,迅速向一地会战,亦为战捷主要原因。
(二)指挥官坚毅果决,始终严厉贯彻包围歼灭之企图。
(三)对突围敌人,能适时完成二次包围,追击战斗猛烈果决。
(四)能完成包围态势之主要功绩,由于74军能依既设阵地,韧强抵抗,求得时间余裕,以待友军之合围。
(五)主阵地前道路彻底破坏,先以一部对敌持久抵抗,诱敌至不利地形,凭既设阵地韧强抵抗,并彻底集中兵力,向敌四面包围猛攻,卒能歼灭顽敌。
(六)以最小限兵力、保安团、游击队等对南昌敌人放火扰乱,袭击破坏,收积极牵制之效,放胆抽调该方面兵力,参加会战。
(七)敌人受此次惨败教训,其以一、二师(团)向我深入闪电游击之作战方式,似将变更。判断敌人尔后须审慎行动,以周到准备,集中较优势兵力,向我短距离之战法为多。我军尔后指导应注意如左:(1)第一线以最小限兵力,向敌游击、搜索、警戒,主力机动控置。
(2)预期敌人进犯方面及道路两侧,构筑据点群阵地,并彻底破坏道路,敷设地雷、石柱。(3)准备于我有利之战场,选择有利地形,构成强大纵深据点群式主阵地,并构筑数线预备阵地及其中间之斜交阵地。(4)如敌以短距离一举向我闪击时,在短距离内避免与敌决战。应诱敌深入,以一部利用前进阵地(据点群工事),逐次抵抗,迟滞敌人,诱导敌人于我主阵地前,以韧强抵抗及迅速彻底集中兵力,四面包围敌人而歼灭之。(5)如敌分进合击时,应依敌各纵队兵力、距离、地形,予以个击破,或于预期敌人各纵队合一点附近,依既设阵地,韧强抵抗,而以迅速集中兵力,实行反包围而歼灭之。对于敌人前进各纵队,应各以一部,依既设前进阵地,迟滞敌人,并截击侧击,阻绝其后方交通辎重。(6)预期敌人回窜道路,扼险设伏截击,并实行猛烈追击。(7)以游击队在敌后纵火、袭击,破坏交通,积极扰敌牵制并搜索敌情。以上各项作战教训及尔后我作战指导应注意事项,仰即遵照,并转饬所属遵照,并师长以上皆须阅读研究,但须秘密,不为敌获悉为要。渝。中O。卅中。令一元。印。《蒋介石致熊斌、卫立煌等密电(1941年3月30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下),第979-982页。
蒋介石向各战区主要长官致电,并令师长以上军官阅读研究,可见用心良苦。之后,他与不少人说:“蔡锷赞扬曾国藩、胡林翼对攻守的卓越见解‘攻者为客,守者为主,可以逸待劳’,确是‘虽以近世战术之日新月异,而大旨不外乎此’。”
日军始终轻视中国军队战力,对中国军队部署的判断多不正确,只因掌握空中优势,才得在复杂地形及多雨的亚热带气候中缓慢前进。
蒋介石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指示:“中国一切不如日本,如果不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作整个的久远打算,确立一种正确战略来妥善运用,就不能予敌人以层层的打击。反之,如果我们在卢沟桥事件发生,敌人占我平津的时候,我们不依照这种一贯的战略,运用妥善的方法来打击敌人,攻破它的狡谋,消耗它的力量;而拿我们全部军队使用在平津一带;与敌人争一日之短长,那我们主力或早就被敌人消灭,中华民族也许早就有灭亡的危险!但是到今天,我们和敌人打了两年多,不但全国军队仍能继续抵抗,使敌人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而且我们的军队越打越强,抗战精神愈益坚强,抗战必胜的自信心,也不知道提高了几倍。”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军事档案。
缴获日军的部分武器、军旗以下是上高会战三个阶段:诱敌阶段、包围决战阶段、追击歼敌阶段的战地日记:
自3月15日至3月19日北路敌于15日3时开始行动,其主力由干洲南军与重炮之掩护,午陷奉新。16日,窜入棺材山、车坪。17日与由石鼻街经儒里、温村窜猪婆、大邱之敌一部,会陷伍桥河。
此时我左翼诱击部队之主力,即为离心转进,将敌诱至下观童、花门楼、苦竹坳一带山地,予以围击。残敌乃不得不以主力于19日突围,经上富,一部循原路,经伍桥河,回窜奉新。
南路敌于15日午到达锦河,与赣江合流之河口夏附近强渡锦河。16日,窜曲江。17日,复分三股,其主力西窜坑里胡,一股窜独城,一股窜坞杜里,均与我派出之诱击部队接触。18日,经坑里胡西窜之敌,与我诱出部队在清高路沿线对战。19日,该股敌与我锦河南岸决战部队在来脊岭、猪头山发生激战。其窜犯独城之敌,亦经我105师一部击退。
南路派出之赣江支队,18日,分窜泉港街、张家渡,经楼圩等地。19日,泉港敌以二百余偷渡赣江,图犯樟树。其先头窜抵新市街时,适我由赣江东岸抽调之49军(欠一师)赶到,乃乘敌半渡之际,予以痛击。寇尸漂流江心者以数百计,残余之敌纷向曲江方面退去。
中路敌继南北两路发动之翌日(16)开始行动,以高安为目标,一股犯祥符观,余敌南犯莲花山。经激战后,17日晚,我放弃高安。18日,敌经高安西窜龙固圩。19日,继续西窜至官桥、泗溪我决战阵地前。于是敌我两军开始明(20)日以后之主力战矣。
自3月20日至3月25日北路残敌于19日回窜时,复遭我跟踪尾击。20日,我克伍桥河、车坪。至此,北路敌作战未六日,已先行溃退,我军遂得迅速将兵力转用于对敌中路之包围战。
南路敌干20日再向猪头山一带猛攻,经我歼灭千余,敌锋稍挫。乃乘夜将主力由灰埠窜渡锦河,与中路敌军会合,我军得两翼部队之胜利,得以对敌形成包围。
中路敌21日起在飞机30余架掩护轰炸下,用锥形突击法,向我官桥、泗溪阵地猛犯,我正面守军予以韧强抵抗。
此时,我由赣江东岸抽调49军之26师已进至清江以北,协同51师攻敌侧背,105师主力亦渡赣河西进。21日,中路敌被阻于石洪桥、下陂桥、上漆家之线。23日,51师攻占石头街,华阳敌溃锦江北岸,预9师攻占官桥街。至是,锦河两岸之敌悉被困于官桥街地区。
24日,19师进展杨公圩,预9师进展官桥街西南,新15师进展水、圩东南,至此形成包围之势。此时武宁方面之78军复钳攻棺材山、望人脑之敌,激战两昼夜,歼敌五百。25日,牛行之敌千余,以汽车沿湘赣公路西进增援,奉新之敌二千余亦增至官桥、棠浦。我为一举歼敌计,遂命105师由灰埠,26师由卢家圩、石头街,51师由界埠,分渡锦江截击,而以74军(欠107师)于杨公圩及官桥街以东堵击。
自3月26日至4月2日26日,74军在敌机20余架轰炸下攻占泗溪、傲古山、铁笔山、谢家王。27日,协同72军将敌压迫于官桥街、南茶罗一隅,迄夜,敌丈部突围东溃。此时105师、26师、51师均已由指定地点渡过锦河,当分向龙团圩、杨公圩、泗溪,予以截击。28日,74军复攻占龙形山、官桥街,残敌几全就歼。29日,49军于龙团圩及杨公圩截击东溃之敌,到30日,均将敌击溃。31日,49军肃清龙团圩以北残敌后,沿公路向东追击。1日,克复高山城,并逐次攻占左家山、祥符观。2日,攻占西山、万寿宫,70军攻占儒里、温村,并克复奉新城。至是已完全恢复战前态势,本会战遂告终结。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军事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