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生牛犊不怕虎
1927年7月,日本政府在《对华政策纲领》中写道:“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可见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也是当时中国首都南京的东大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政府妄图将上海作为入侵中国内地的桥头堡,四个月后,一手炮制了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18日,日本日莲宗僧侣五人路过上海杨树浦东华棉纺厂时,被日方事先买通的流氓故意殴伤。以便为其侵略制造借口。
1月20日凌晨,日本浪人袭击并纵火焚烧上海三友实业社工厂。两千多名日侨于当天下午,向日本驻沪领事及海军陆战队“请愿”,途经北四川路一带时,捣毁中国商店10余间,杀死、击伤中国警察3人。惯用贼喊捉贼伎俩的日本政府,由日本总领事松井苍松在21日向上海市政府提出书面“抗议”,提出道歉、惩凶、赔款和解散反日团体等四项无理要求。当天日本军舰“大井”号、第15驱逐队水上母机舰从日本出发,先后于23、24日抵达上海。26日日方又派遣第一水雷战队来沪。27日日本总领事通知上海市长吴铁城,中国方面于28日下午6时若还无令日本满意的答复,日本将采取行动。29日,日本海军司令盐泽又以同样语气,告知上海租界当局。
上海市政府承中央意旨,于28日15时15分答应了日方的要求。但日方得寸进尺,于28日夜11时25分以保护日侨为借口,通知上海市政府撤退我闸北驻军,防务交日军接管,并不待我方答复,遂于当夜11时10分(在我方收到公文前15分钟)向上海闸北天通庵车站的中国驻军发起进攻。
是可忍,孰不可忍!面对日本侵略者不断滋事寻衅的强盗行径,忍无可忍的中国军民终于被迫反抗。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蒋光鼐、戴戟所率的驻上海第十九路军奋起还击,淞沪抗战由此爆发。
从1月28日到3月3日的一个多月里;日方投入兵力近10万人,日本第一航空战队的“加贺”号和“凤翔”号航空母舰、第二驱逐队和“能登吕”水上母机舰及舰上的飞机上百架,各型舰艇约80艘。1932年1月29日拂晓,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发起猛攻,日机也从航空母舰起飞,对闸北、南市一带狂轰滥炸,战火迅速蔓延。
在日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中方参战的第十九路军、宪兵第六团,张治中将军的第五军,总兵力约5万人,飞机32架,与敌展开激战,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以集束手榴弹对付日军的装甲车,组织敢死队炸毁敌装甲车,在炮火掩护下向日寇实施反击,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并乘胜追击,一度攻占日军上海陆战队司令部,迫使日军退至北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地区,上海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真正做到了寸土不让。
在整个战役期间,中日双方空军交战五次,虽然这是年轻的中国空军首次参加抵御外敌的空战,中国空军勇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以生命和鲜血捍卫国家主权,给人以深刻印象。
参战空军是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第2、6、7航空队,以及北上助战的广东航空队。由中央空军第2队队长石邦藩率领第6队副队长黄毓铨及该队飞机5架和第7队飞机4架(飞行员黄毓铨、赵甫明、昆仲钧、黄普伦、余正平、蒋孝堂、龙荣萱、黄国聪、朱达先)从南京飞赴上海助战。洛阳航校教育长黄毓沛驾驶美制飞机也奉命到沪参战,编为第6队队长。
第6队队长黄毓沛与副队长黄毓铨为两兄弟,均系广东籍旅美华侨飞行员,两人原在广东空军服务,黄毓铨后去苏联深造。
黄毓沛原任广东航空学校教育长,后因广东航校易长风潮,故离粤前往南京,后在洛阳航校任教育长,此次奉命到南京,任第6航空队队长。
2月初,广东飞机队以丁纪徐为队长,谢莽为副队长,分队长陶佐德、吴汝鎏,队员容章炳、梁达文、刘沛然、余彬伟、陈信源、林振亚从大沙头机场出发,在长沙休息两天,飞抵南昌。当时有要人劝告广东参战空军:“你们暂时不要再往东飞了,日本人扬言,广东飞机队飞到什么地方,他们就打到什么地方。”丁纪徐代表广东空军坚定地回答:“我们求之不得,而且我们是代表三千万同胞的抗日意愿而来的。日本人现在侵略上海,我们就要去上海打日本人!”
第二天,广东飞机队在南京明故宫机场着陆。是晚,军政部长何应钦在励志社设宴招待广东的飞行员们。何应钦认为敌强我弱,而我空军只能白白去送死。他说:“你们是我们空军的种子,不能以此作牺牲!”但广东空军人员坚持参战,表示不能辜负广东全省同胞寄予的希望。
3天后,广东参战飞机飞赴杭州笕桥,这时,笕桥机场已经成为日本飞机袭击的目标,跑道上弹痕累累,无法降落。他们只得继续向东南方向飞行,在海边沙滩临时修建的乔司机场着陆。队员们不顾疲劳,加紧作战前的准备工作。而中央空军第2队几架飞机在此担任警戒;第6队驻扎在虹桥机场,协同第十九路军作战。
1932年2月5日早晨,黄毓沛率9架飞机从南京明故宫机场飞往上海。其中道格拉斯式轰炸机5架、可塞式战斗机2架、德制K-47及英制林格式战斗机各1架。7时左右,他们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后,立即加油,挂弹并装载传单,准备出击吴淞口,并在上海上空散发传单。黄毓沛队长与枪手黄国聪驾驶K-47一架,朱达先驾驶林格式单座战斗机一架,黄正裕驾驶可塞式战斗侦察机一架、胡伟克与后座余正平驾驶可塞式战斗侦察机一架,四架战机升空迎战。当时天空云层很低,黄毓沛队长与战友们在云层中穿进穿出,频频向敌机发起攻击,尔后4架战机先后平安降落在虹桥机场。
据黄国聪事后追述,空战中,黄毓沛队长驾驶的K-47双座战斗机遭到3架敌机从后上方的俯冲攻击,身为后座手的黄国聪紧握机枪连续向后上方敌机射击,两架敌机中弹,第3架敌机见势不妙即调转机头逃离。
朱达先冲入敌阵欲向敌开枪,岂料机枪故障,子弹射不出去,其反被敌机击中受伤,只得先行降落。
在广州结婚假满由粤返沪的第6队副队长黄毓铨,刚抵达虹桥机场,获悉胞兄黄毓沛正在空中与敌作战,黄毓铨放下行装,立即穿上飞行服,便不顾一切,登上朱达先的受伤的战机开车起飞,当飞机增速升高之际,骤然操纵失灵,飞机即坠地,机毁人亡。事后经检查,发现操纵系统的钢丝绳大部分已断,骤然大力拉杆上升,剩余钢丝承受不住,全部断开,造成事故。朱达先也于数日后因伤重去世。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黄毓铨,成为中国空军为抵御日寇牺牲的第一人。
黄毓铨原籍广东省台山县石坂潭乡,1904年生于美国,1925年在美国芝加哥“西斯鲁”
(Cicero)飞机场附设的三民飞行学校毕业。1926年回国,服役于广东空军。次年一月,被革命政府派往苏联陆军第二航空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国任广东航空学校飞行教官,后在中央空军任第6队分队队长。牺牲时新婚不足20日。是年6月,广东台山县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年仅28岁空军英雄,特在县城东部石花山上树立了纪念碑,以示对烈士的怀念。
朱达先原籍印度,自幼痛恨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主义统治,来到中国后,于1928年考取广东航校第3期乙班,毕业后服役于广东空军,后加入中央空军为第6队飞行员,受伤后脱离空军,在上海经营咖啡馆。抗战期间,曾以印度人身份为掩护,为中国搜觅日军情报,身为国际友人的朱达先不愧为抗日英豪。
另一位在淞沪战役中,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国际友人是美国飞行员罗伯特肖特(RobertShort)。
原任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的罗伯特肖特,美国华盛顿泰科玛市人,美国航空学校毕业。任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1930年应美波音飞机公司之聘来华,担任该公司出售给中国的波音P-12E型战斗机(有材料说为波音-281式战斗机)试飞员兼教练员。波音-281是当时最新式的战斗机,时速达378公里。他飞抵上海时,抗战爆发。飞机由船装箱运沪,先贮放在码头仓库中,乘夜秘密运送至法租界一汽车公司,由外籍机械工程师装配,先试飞,再安装机关枪。一连几天,肖特往返飞行于京、沪、杭机场,作侦察和护送工作。
1932年2月20日,罗伯特肖特驾驶波音-281型战斗机,由上海虹口机场飞往南京,升空不久,即与3架日三式日本舰载攻击机遭遇。肖特充分发挥了“波音式”飞机速度快的优势,激战近20分钟,击伤日机两架。
2月23日下午4时半左右,肖特驾驶“波音281型”飞机由上海飞往在苏州上空巡逻时,发现6架日机欲空袭挤满中国难民的苏州火车站和列车时,肖特立即从下方以螺旋方式冲向敌阵,反复穿插,机智地摆脱日机,咬住长机,冒险近逼,直扑日寇长机,在距敌机30米处,肖特猛烈开火,将日方小谷进大尉驾驶的长机击毁。这是日本海军在空战中被击落的第一架飞机。当时,在云层中担任掩护的3架日本三式舰上驱逐机俯冲攻击肖特的飞机,孤军奋战的肖特躲闪不及,不幸被生田乃木次大尉击中,脑、胸、腰三处中弹,飞机坠毁于苏州吴县车坊乡高店镇浮漕港的水中,肖特牺牲。
为了表彰罗伯特肖特为我国抗日事业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南京国民政府特追赠他为空军上校。4月19日,肖特的母亲伊丽莎白(Eliabeth),胞弟埃德华肖特(EdwardShort)
应中国政府之邀,乘坐塔夫脱总统号轮船抵沪参加葬礼,受到我国各界人士的欢迎。4月24日,上海各界在汉口路慕尔教堂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和公祭仪式,与会各界人士达5000余人,国民政府代表张治中、蒋光鼐、蔡廷锴、张海安等送了花圈。群众代表吴经熊致悼词,称赞肖特其“所流热血,可作中美两国民族之胶漆”。会后,灵柩运至虹桥机场墓地安葬。登车、下车、入穴均由中美飞行员各4人共同抬棺;灵车所经之处,沿途夹道送葬者不下万人,上海各处下半旗志哀。
同年在烈士殉难处,苏州吴县人民募资在苏州公园内树立“赠上尉美国肖特义士碑”。碑文由北洋时期教育部总长张一撰文,碑文如下:
赠上尉美国肖特义士传:上尉姓肖特氏,名劳勃脱,美利坚华盛顿泰科玛乡人。为人义侠,习航空有声,任职于其国盖尔飞车公司主驭。旋来吾国上海贸易,送任吾国航空教士。
今岁日侵上海,见其残虐无人理,愤不可遏。2月21日忽变服至吴淞,狙击日机,竟碎其一。
23日闻致飞炸苏州耗,立驭一机蹑其后,遇敌机6,方肆虐,遂上下革攻之。上尉从容力御,碎其一机,顾倘多力亏,卒以殉,年27。耗闻,我国人皆惊叹,国议追赠上尉,中外震惊。
上尉中立国人,第人类而见非人类之残杀,为正义人道计,纵死亦以所甘,以视同践国之上,同食国之毛,独熟视其国之人宰割呼号而无视者,何如哉!呜呼!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吴县人民公立张一书黄慰萱刻在肖特牺牲的吴县车坊乡高店镇浮槽港竖起3米高的华表式的花岗岩纪念柱,以示纪念。
1937年八一三抗战时,肖特的墓地被日军炸为平地,苏州公园内的肖特纪念碑由苏州市民朱家康收藏起来,现由苏州博物馆珍藏。
1932年2月26日拂晓,集中在杭州附近的乔司机场的中央空军第2队的德制K-47型战斗机,及丁纪徐队长所率的6架可塞机和Waco型战斗机正在发动加温。日军航空母舰上起飞的6架轰炸机,9架驱逐机组成密集编队来袭时,第2队队长石邦藩,抢先背上保险伞与飞航员沈延世登上一架K-47型战斗机,飞行员胡伟克和枪手曾广平,丁炎和狄志扬各驾驶一架K-47型战斗机,第6队飞航员赵甫明与龙荣萱驾驶一架新可塞机,即起飞迎战。
当赵甫明发现敌机正在围攻石邦藩时,他马上冲入敌阵,向敌机开枪,但不幸被敌击中胸部,身负重伤的赵甫明与龙荣萱合力将飞机安全降落在乔司机场。
石邦藩的飞机从日机编队右上方大角度向敌编队长机俯冲攻击,激战中,石邦藩左膀中弹,发动机的三个汽缸也中弹,遂高速俯冲脱离战斗,迫降于机场附近的田野上。击中石邦藩的子弹,为达姆弹,达姆弹穿入人体时口小,待穿出时方爆炸,故足以让人致命。毕业于保定航校的石邦藩被截去左膀,后成为空军高级指挥官的石邦藩,被誉为“独臂将军。”
赵甫明降落后,也被送进医院,由于弹片深嵌入肺内,只能将肺伤一侧切除。赵甫明得知要切除半个肺,从此为废人,不能再为抗战出力,坚决不同意手术切除,因伤势过重救治无效,于3月18日去世,时年22岁。
1936年2月26日,《革命空军》第三卷第5期专门出了《赵甫明烈士纪念塔揭墓典礼特刊》。选载了烈士生前两封信的片断。九一八事变后,赵甫明致信其堂兄:“国事防危,弟决心殉国,母亲在堂,请兄照顾。”
一二八抗战时,又致函堂兄:“2月5日,黄队长毓沛奉命率队赴沪参战,弟因所驾之机,机枪忽生故障,不克随往,以尽职责,殊为憾事!但现在参战机会正多,报国有期,唯老母在堂,请代奉省,并勿以弟参战消息报知,以免忧虑。”
烈士家乡广东三水县,全县百姓特建立纪念碑一座,以表彰他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
国民政府将乔司机场更名为“甫明”机场,以告慰英灵。
空战中,广东第2飞机队队员吴汝鎏驾驶Waco单座战斗机直扑一架日本双座机,并开枪射击,由于高度不够,俯角小,没有达到机枪有效的射程,却遭到日本飞机密集编队后座机枪的射击,吴汝鎏的座机被击中油箱,被迫降落在农田里,吴本人负伤。
在这次空战中,我中央空军第2、第6两队,及广东空军第2队在危急中起飞应战,阻截敌机,保卫了杭州机场。
参战10多天后,南京航空署电令广东空军丁纪徐:“即飞蚌埠集中,不必入南京。”广东飞机队直飞蚌埠,休整一个多月。5月上旬,全队飞回广东。
参加首次对日空战的飞行员胡伟克、丁炎、曾广平、狄志扬、第6队的王天祥、后座射手沈洁、广东北上助战的航空队队长丁纪徐、分队长吴汝鎏、陶佐德,队员余彬伟、陈信源、刘沛然、龙荣萱等人,经过这次空战,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在后来的八年抗战中,个个都成了空战英雄。
附:1932年至1937年期间,中国空军的主要作战飞机制造国机名机种最大时升限航程(公里)武器装备速(米)
美国霍克-2驱逐机3048600机枪76mm×4602、炸弹52公斤美国霍克-3驱逐机3877750×2美国波音281驱逐机3787864机枪76mm×6252、炸弹52公斤×2机枪76mm×2、炸弹52公斤625×4或215×1机枪76mm×2、炸弹210公斤美国道格拉斯02M轻轰炸238不详524意大利诺斯罗普-2E机3657400意大利菲亚特BR-32404860580机枪3挺、炸弹意大利萨伏亚S-72轻轰炸293不详1192500公斤美国机34476002880德国马丁B-10342不详2200机枪2挺、炸弹美国亨格尔111-A轻轰炸32242001490600公斤机2834620不详可塞V-92C不详机枪4挺、炸弹重轰炸2000公斤机机枪3挺、炸弹重轰炸2316公斤机机枪1挺、载重重轰炸量不详机机枪7.6mm×2侦察机机枪7.6mm×5、美国雪克莱A-12攻击机炸弹222公斤注:霍克-3为中国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