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彬:点评红楼梦
林黛玉之死使贾宝玉由情悟走向了“情绝”,即由“渐悟”的积累到了质变而“顿悟”。这种悟是植根于18世纪“没有自由意志”的文化土壤之中,悟的结局也只能是“悬崖撒手”。因为贾宝玉失去了唯一的知已、唯一的希望,“一贫如洗”。他无路可走,只好、也只能回...
作者:胡文彬
图书价格: 22.80元 资源类型: 图书
作者简介
胡文彬
图书摘要
林黛玉之死使贾宝玉由情悟走向了“情绝”,即由“渐悟”的积累到了质变而“顿悟”。这种悟是植根于18世纪“没有自由意志”的文化土壤之中,悟的结局也只能是“悬崖撒手”。因为贾宝玉失去了唯一的知已、唯一的希望,“一贫如洗”。他无路可走,只好、也只能回到大荒山无无稽崖青埂峰去——回归大自然。 《红楼梦》之伟大,在于她以一部小说而行以成就一门学说,即“红学”。“红学”本是清代文人学士的戏谑之称,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当归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红学的创建,有人甚至说“这一件大功,值得凌烟阁上标名”,足见新红学的成就及影响。 更有王国维、蔡元培、胡适等博学硕儒以大宗师身份对《红楼梦》予以点评,进而以专著行世,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观点以今日来看,未必句句信而有征,然其不囿成见、独辟蹊径的治学精神仍然值得借鉴、发扬。
内容目录
友情链接
  • 和讯

  • 中华

  • 新华

  • 网易

  • 新浪

  • 搜狐

版权所有: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06000133号
团结出版社改成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