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因城市生活昂贵而住不下去,迁往荒村,鬻画维生,有时仍然饔餮不断的情史下,他不仅对他的亲族、戚友等社会关系,结合自己切身的经验和感受而有“冷暖自知”之感,而有“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之想;他对当时的腐朽、黑暗、强暴的封建社会,也会有“人间何世”的看法。
《红楼梦》之伟大,在于她以一部小说而行以成就一门学说,即“红学”。“红学”本是清代文人学士的戏谑之称,其学术地位的确立,当归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新红学的创建,有人甚至说“这一件大功,值得凌烟阁上标名”,足见新红学的成就及影响。
更有王国维、蔡元培、胡适等博学硕儒以大宗师身份对《红楼梦》予以点评,进而以专著行世,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观点以今日来看,未必句句信而有征,然其不囿成见、独辟蹊径的治学精神仍然值得借鉴、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