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独立师(第三部)国民革命军第82师抗战纪实》

书摘:82师峥嵘岁月,铸就铁血军魂

来源:编辑: 查看数0评论0
字体: [大] [中] [小]

   文:王云强  

   这是一本有情怀的书:作者为了写作本书,卖掉自己的工厂,亲自踏遍当年82师作战的战场遗迹,亲访该师的健在老兵,并去贵州当地图书馆等单位查阅82师的资料,由此获得了大量权威、详实的资料,前后历时三年,终得“分娩”,可谓“煞费苦心”,康振贤老师的这种著书精神,实为敬佩,甚至让我觉得,康老师是位“狂热”的作家。
  本书深度挖掘82师这支苗族劲旅背后鲜为人知的事迹,真实还原一代苗疆猛将及其队伍的戎马生涯,是一部悲壮的抗战血泪史,一部感人至深的抗战纪实。
  82师是一支独特的军队,因为包括创始人罗启疆在内,这支队伍的主体是由贵州松桃县当地的苗族人组成,他们追随罗启疆南征北战,先后历经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第一、二次长沙会战、冬季反攻作战及滇西松山攻击战,久经沙场,加之罗启疆独特的用人之术和战略思维,让这支队伍成为中国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奇兵。
  看完本书,无不感叹82师发展道路之曲折与艰辛。首先是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当时独立34旅(82师的前身,罗启疆创立)参与了此次战役。虽然浴血奋战,但鸡蛋终究碰不过石头,日军的铁蹄冲破了独立34旅的防线,独立34旅拼光血本,队伍肢解。后来罗启疆又重新组建起了军队(此时番号改为:预备13师)。在1938年归属中央军之后,该师的命运依然面临“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局面:其他中央军依然视其为杂牌军,而且军饷补给极度匮乏,武器装备不足。
  在抗日战场上,82师这支传奇劲旅战绩卓著,就连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都对其出其不意的战术充满恐惧,日军屡次作战都叮嘱自己的军队要注意罗部毛团(罗启疆部队下属的毛定松团)的袭击。但82师也经常因为装备落后而面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每当伤亡惨重之时,他们又往往难以逃脱被兼并的命运,颇有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悲惨。
  作为创始人,罗启疆就是这支队伍的灵魂。他因治军有方,在川黔湘一带久负盛名,几次招兵买马,很多人慕名而来,三个月之内就聚集8000之众。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招来的新兵没有文化,训练难度大增。怎么办?“罗启疆对这些没有文化的兵训练也有办法,他们不懂左右,就让他们穿上左脚草鞋、右脚布鞋,然后草鞋、布鞋地叫口令,几天下来也居然步调一致。然后再混合整编,老兵带新兵,一月下来已有了军容。”
  在用人上,“罗启疆往往能独具慧眼,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欧百川投靠他时,正是国民政府通缉要犯,但罗启疆不以为忤,大胆任用落难英雄,等到国民政府对欧解除通缉后,则大大方方把欧放到了参谋长的位置,淞沪一战,欧百川能量大释,使罗启疆独立34旅得到了‘猛将军,神兵旅’的荣誉称号。”在罗启疆在世时,欧百川官至82师副师长,足见罗启疆的用人胆识。
  从招兵买马到新兵训练、日常训练,这支军队凝聚着他毕生的精力,承载着他保家卫国的梦想,可以说,这支队伍就是他的生命。
  1940年,82师创始人罗启疆为应对被兼并之事而日夜焦虑,积劳成疾,最终过早地撒手人寰,时年38岁。这对82师而言则是雪上加霜。罗启疆去世了,82师官兵的精神支柱顷刻间崩坍,谁来接任师长?82师未来的命运该走向何方?不禁让人产生阵阵忧虑。
  终于,副师长欧百川被任命为新师长,继续带领军队驰骋于疆场。只是,罗启疆死后,这支军队内部曾一度出现分裂甚至哗变,最终酿成了悲惨的杨柳井事件:军长何绍周在杨柳井地区,命部下枪杀500多名82师师官兵。这些官兵挺过了战场的枪林弹雨,却没躲过内部的尔虞我诈,没有倒在日军的枪口下,却非命于自己人,让人无比痛惜。
  此后,该师师长陆续进行了好几次更替,内部军心终于平稳了下来。1944年,在滇西反攻中,82师再次创造了奇迹:打退了日军的铁丝网加火力重地的中心营区,至此,为中国远征军补给物资的滇缅公路也打通了,这是82师又一卓越的战绩。
  82师因经过松山战役后,伤亡惨重,人员严重不足,于1945年被撤销番号。一代雄师,就此落下帷幕。
  82师这支中国抗战史上的传奇劲旅,在康振贤老师的笔下得到了真实、细腻的还原,翻开那段尘封的历史,感知那段可歌可泣的事迹,回顾82师这支赤胆尖兵的峥嵘岁月,从成立到番号撤销,他们趟过了多少次枪林弹雨;经过了多少次灭顶之灾和重建;敌我力量悬殊、作战环境异常艰苦,后期内部争斗等难以想象的困难接肩摩踵……

友情链接
  • 和讯

  • 中华

  • 新华

  • 网易

  • 新浪

  • 搜狐

版权所有: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06000133号
团结出版社改成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