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检索

浴血河西铸英魂 巾帼英雄撼天地 —— 鲜为人知的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

时间: 2021-12-23 热度: 485 来源:

  2020年8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馆视察调研讲话发表一周年,他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西路军的英雄事迹和牺牲精神。

  张掖,是被西路军将士鲜血浸染过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理想和希望的大地。今天,在张掖大地赓续红色基因和血脉,传承好西路军精神,讲好西路军故事,应当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最好的贯彻落实,也是对西路军将士最好的铭记和怀念。作为西路军群体当中的妇女抗日先锋团,其浴血河西的悲壮征程一样值得我们缅怀,感天动地的牺牲精神一样值得我们敬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的女战士,西渡黄河一路走来的是铮铮铁骨,柔弱的躯体里一样蕴藏着气壮山河的英雄豪情。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慷慨悲壮,让我们潸然泪下,更让我们唏嘘不已。她们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民族英雄,是中华脊梁,是我们国家前行的先锋,正是她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的前身是1933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县组建的妇女独立营,营长陶万荣,政委曾广澜,共有300多人,直属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领导。

  1934年3月,为迎接中央红军入川共同北上抗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赤县将妇女独立团整编为妇女独立师,辖两个团,共2000多人,师长张琴秋,政委曾广澜,妇女独立师由方面军总指挥部直接领导。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西渡黄河,继而组成西路军,妇女独立团遂改为妇女抗日先锋团,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参谋长彭玉茹,政治处主任华全双,辖3个营9个连,共1300余人。妇女抗日先锋团作为西路军总部直属的一支部队,自此开始踏上了艰苦的西征历程。

  这些女战士中多是近代追求男女平等的先锋,她们是永恒的英雄。妇女独立团人数之多、坚持时间之长、经历战斗之多、走过道路之曲折,在妇女运动史上是罕见的。抗战前夕,我军决定不再建立妇女部队,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便成为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妇女武装。



  让我们把时光拉回到1937年3月12日凌晨,这是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最为悲壮的一次战斗。



  此时,西路军总部和三十军余部即将撤入祁连山,红九军在军长王树声和政委陈海松率领下到达梨园口承担阻击任务,这是一次意味着牺牲的艰巨任务。在六七个小时的战斗中,由于力量悬殊,寡不敌众,红九军政委陈海松等千名将士不幸壮烈牺牲。

  其实,红九军在梨园口战斗时,妇女抗日先锋团也在团长王泉媛的率领下到达梨园口,主动担负阻击任务。在惊天动地的厮杀中,王泉媛命令全团官兵剪掉长发,一律男装。在每个妇女抗日先锋团战士得到5发子弹、2颗手榴弹的补充后,我们的女战士凭借自己的血肉之躯杀死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最终完成了掩护西路军总部撤退的任务。

  在梨园口,妇女团二营配合九军担任后卫任务,掩护主力撤退,抢占了梨园口西山制高点。3月12日清晨,疯狂的马步芳部敌骑兵举着明晃晃的战刀,黑压压向红军阵地扑来。妇女团的战士沉着冷静,配合九军顽强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妇女团二营一连连长吴国秀及40余名女战士壮烈牺牲。联络员陈桃远被俘,敌人把她押在马背上,她顺势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把押解的敌人捅死,调转马头向红军阵地跑去。不料,敌人的机枪响了,密集的子弹从身后飞来,陈桃远从马上栽了下来,鲜血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梨园口战斗是西路军向祁连山转移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激战。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战斗,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战斗是异常惨烈的,所有的牺牲永远值得我们铭记。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出妇女抗日先锋团牺牲的500名战士的姓名,但她们的英雄气概气壮山河,她们与临泽的梨园口融为一体,化作永恒。



  激烈的战斗并不止这一次。在石窝山一战后,梨园口战斗幸存的300名妇女抗日先锋团战士到最后也所剩无几。



  3月14日,西路军进入祁连山中康隆寺南40里的石窝山一带。此时,担任掩护任务的三十军二六五团在激战中全部牺牲,二六七团也遭受很大损失。西路军供给部部长郑义斋、八十八师政治部主任张卿云、八十九师师长张文德、三十军宣传部部长俞荣华等十多名团以上干部牺牲。

  在战斗最激烈和残酷的时候,妇女抗日先锋团余部接替三十军二六八团防务,担负起掩护西路军总部向石窝山撤退的任务。妇女抗日先锋团在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特派员曾广澜的指挥下,全体战士女扮男装,改用三十军二六八团番号与敌激战。在敌人轮番进攻下,女战士的子弹打光了,她们用枪托、大刀、匕首、剪刀、木棍、石头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搏斗。有的赤手空拳把敌人眼珠抠出来,有的用嘴把敌人的耳朵、鼻子咬下来。机枪手黄青仙的子弹打完了,就用机枪把子和敌人拼命,一块炮弹皮崩进了她的肚子,肠子都流了出来,但她咬紧牙关把肠子塞回到肚里,又抱起地上的大石头,向敌人砸去。连长刘国英头扎绷带,挥刀劈杀,接连砍倒4个敌人,一个敌人的刺刀戳进了她的腰部,政治部主任华全双急忙赶来撂倒了那个敌人,扶起刘国英。刘国英声音微弱地说:“够本了,砍了4个……”头一歪,倒在血地上。三营营长黄玉英不幸被手榴弹炸伤,她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个大红布包,递给搀扶她的华全双后便闭上了眼睛。布包中是她拼死护下的三块银圆、一轴黑线、一根针和一盒火柴。

  这场战斗中,部分女战士牺牲,团长王泉媛、政委吴富莲等30余人被俘,政治部主任华全双、秘书李开芬失散后也相继被俘。后来,剩下人员由陶万荣任团长、赵明英任副团长,在组织突围中被敌冲散。至此,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大多牺牲在战斗中,少部分流落在河西大地或者回到延安。作为我国红军历史上一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战斗最强的妇女武装,她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我国军史和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徐向前元帅在《历史的回顾》中给予妇女抗日先锋团以高度评价:“我们的妇女独立团,就是在与总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遭敌重兵包围而全部损失的。她们临危不惧,血战到底,表现了中国妇女的巾帼英雄气概。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的光辉业绩,将永彪史册。”此处徐向前所说的妇女独立团,就是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渡过黄河后改称的妇女抗日先锋团。

  浴血河西,兵殇祁连。这是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痛。这些巾帼英雄之中,有被俘后面对敌人百般折磨而视死如归,最后不甘凌辱而吞针自尽的时任妇女抗日先锋团政治委员吴富莲,她牺牲时年仅25岁。此外,还有跨越半个世纪要求恢复党籍的时任妇女抗日先锋团二营营长何福祥。1985年12月,当甘肃省委组织部同意其恢复党籍时,她将积攒了30多年的460元党费交给了党组织。一分、两分、一角……一布包零散而破旧的纸币饱含了她对党的忠诚信仰。还有时任西路军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的妻子杨文局,她被俘后在监狱生下了郑义斋的遗腹子。此后12年,她隐姓埋名,一边含辛茹苦地拉扯孩子长大,一边怀着赤胆忠心寻找党组织……

  1982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到祁连山和梨园口实地拍摄了《祁连山的回声》和《姐姐》两部影片,生动地反映了西路军妇女独立团血战河西的英雄形象。1996年,中央电视台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而拍摄纪录片《再说长征》时,特意请来了原妇女独立团团长王泉媛、二营营长何福祥及马玉莲、董桂芳、李文英、张绣英、陈淑娥等几位健在的老战士。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85岁,最小的也已经有75岁高龄。她们来到梨园口战斗遗址时,齐刷刷跪倒在地号啕大哭。王泉媛手持手枪对天鸣放了三枪以后,哭喊着说:“姐妹们,我们来看你们来了,姐妹们,跟我冲啊!”哭声和枪声久久回荡在梨园河谷……

  “由来巾帼甘心受,未必将军是丈夫。”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有一大批像妇女抗日先锋团一样的英雄,穿越血雨腥风,走过枪林弹雨,巾帼不让须眉,彰显着铁骨柔情与凛然正气。她们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她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她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在奋进的历史长河中,这些英雄们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她们渲染了历史厚重的一页;在激越的时代变迁中,这些英雄们彰显着永恒的价值,鼓舞着后来的人们。


本文原刊于《纵横》


作者: 庞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