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检索

杨再春:我在抖音教书法

时间: 2022-04-28 热度: 13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今年3月,微博话题“79岁大爷在线批改网友书法作业”登上热搜,主人公正是杨再春。他是河北省唐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上世纪90年代因在央视连续3年播讲书法课,被誉为“拥有千万学生的书法家”。如今,他玩起新媒体之后,在短视频平台吸引了百余万粉丝,“杨再春”的话题点击率达2.5亿。不仅如此,杨老先生从80年代一直到退休,出版了《行草章法》《墨迹章法通览》《字的结构与章法》《行书笔法与兰亭序帖》等四十多部专著、工具书,发行总量超过1500万册,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普及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有人问了他两个问题。

其一,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记录2021年,您会选择哪三个词?他说,“我是78岁的老头子了,干了一辈子出版工作,也一直从事书法普及教育工作。当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编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多干了三年,63岁退休。退休后也一直在从事书法教育,疫情这两年宅在家里搞起了网上教学。我的三个关键词是:平常心、期待和不服老……”

其二,2021年,哪一项“全新事物”进入了您的生活?杨老先生回答,“视频号、抖音、b站,这些在一年前是多么陌生的词呀!这一年闯进了我的生活空间,我们组建小编团队,开始有几百人观看就挺高兴了,现在是几十万人,有时是千万人在看我批改学生作业呀!”

书法之外,年近八十的杨老先生讲起短视频拍摄也是头头是道。他说,现在短视频比做电视节目还难,以前自己在央视的书法课是23分半,现在的短视频内容甚至不到一分钟,需要在三秒之内抓住用户的眼球,才能吸引粉丝。

在短视频平台普及书法知识源于2021年,一位学生提出了拍短视频讲课的建议,再一次激起杨老先生书法教育的初心。“我想用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快餐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我很配合我的拍摄团队,我更像一个主演,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以及做出什么样的表情,这样的细节都是要考虑在内的。拍摄团队每天都会探讨视频内容,前三句说什么样的话会更好,拍摄主题是什么……”

  杨再春会在小纸片上写下对网友书法作业的建议

  电视投屏后点评网友作业

经过团队的不断调整,他们还开设了“请教杨先生”的专栏。爱好书法的网友可以通过后台上传自己的书法,请杨老先生批改作业,指点迷津。与很多书法博主常用专业名词讲解的方式不同,杨再春喜欢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话为网友们科普,“我为的不是展示自己多么高深,而是要让大家听明白,因为我是在教书法。”

点进杨再春的主页,能够看到很多科普类的小视频,包括如何泡毛笔头才好、如何叠格、如何裁纸等常识类的内容,也有应网友要求,写下“五福临门”“百毒不侵”“节气诗词”等内容。如今,很多网友通过线上批改作业的方式成为了杨老先生的学生,他们的职业大不相同,有厨师、工人、退伍军人等,都因为爱好书法在网络上相识,甚至还有当年央视节目的粉丝。

深圳厨师许林才便是其中一位。一次,他临摹了杨再春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并通过私信请教杨老先生。杨再春对他的这份书法作品进行了逐字批改,并称赞他写得很好。之后,杨老先生才了解许林才的经历,因家中贫寒,14岁的许林才就去了餐馆打工,常常忙到深夜才有时间拿起毛笔写字,却从未放弃过书法。经过杨老先生的鼓励,他更有信心坚持自己的书法梦想。

41岁的山东工人吴淑振,至今珍藏着杨再春出版的《行草章法》《行草书百法》《楷行书章法一百例》,不断练习书法;退伍军人焦朝建,自少年时期便开始接触杨再春的书法著作,一直将书法作为重要的精神食粮,在他退伍之后,仍然坚持每日早晚临帖,杨再春曾在线为他批改作业,给他鼓励。

随着粉丝数量愈来愈庞大,收到的作业数量也随之激增。杨再春每周只能挑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业拍成视频讲解,他会坐在电视前面,将需要批改的作业投屏到电视上,把需要讲解的各个细节清晰展现后,再去书桌前做示范。而未拍成视频的批改则会通过语音或图文形式为粉丝们解答,比如,他会在一张A4纸上批改作业,或是示范出自己的写法……而这样互动良好的“在线教学批改”,也的确让更多人接触并爱上了书法艺术。

杨再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普及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机会。我没有丢弃我的初衷,若能再给我十年二十年,我一定把身上所有的本领教给更多的学生。”

如今,坐拥百万粉丝的杨再春似乎再一次站在了潮头上,视频播放量稳步增长。团队认为,目前稳定的播放量算是达到了他们的初衷,传播效果良好,让更多的人看到真正的书法知识,“这个大方向是对的,避免大起大落,更要避免靠搞怪或者追热点去引起关注,要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我们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去细化,去拍摄视频的。”

有一次,杨再春拍了一个视频讲述草书的“神”字,经常有一个“游离的点”,他讲解道:“草书的‘神’右半边的‘申’中的一横常常以画圈的形式出现。如果把一横画成了两个圈,最后再在外面点上一点,其实是错字。如果只是将一横写成一圈没有转笔,在外点了点,这才是证明‘神’字中的一横成为了‘游离的点’点在了外面。”杨先生边说边拿笔演示,“可是网上一位年轻的书法小朋友发视频说我讲的内容是错的,认为我无知。他发视频说,一横写成两圈再点一个‘游离的点’是对的。所以,我去字帖中查了很多资料,证明我说的‘游离的点’是对的,最后我还拍了一个视频回应了他。”

杨老先生通过视频看到过该书法博主分享的书法,认为这位“小朋友”的字其实写得很好,且很用功,于是发了一段话给他鼓励。书法博主看完心服口服,将此前提出异议的视频隐藏了起来,之后对杨再春“黑”转“粉”,时常给杨再春的视频作品点赞。

前不久,一位退伍军人通过网络找到杨再春。他退伍后一直在为贵州少数民族的贫困学生做教育公益演讲,碍于资金有限,想请杨老先生按照收藏价给他写一写当年在部队的番号。杨再春了解他的经历后,便赠送题字以鼓励他投身公益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退伍军人收到后连连感谢,表示一定会“用毕生精力去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就这样,年近八十的杨再春从早忙到晚,很辛苦,但同时也很快乐,“我对学生们一视同仁,该批评的批评,该鼓励的也要鼓励。书法是很抽象的概念,古人写字是一种工具,写字和书法是两个概念。我现在在新媒体活跃的作用就是,让更多想写好中国字的人再提高一点儿,帮他们一把,带他们进入书法王国。”

(北京青年报)




作者: 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