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12月14日,新年将近,胡适写了一篇《新年的好梦》。因为这是蒋介石在全国执政的第一年,胡适有时也不免做一些白日美梦。他梦想来年全国和平,没有一处刀兵,因而可以实现全国裁兵,将每月1800万的军费减去一大半。他梦想苛捐杂税可以完全取消。他梦想全国铁道全部收归国有。他梦想鸦片之祸永绝于中国。他梦想有一点点言论出版的自由,偶尔能给执政者指点出一两处错误。他梦想……好梦说的口角流涎,只不知几成有准。”
然而,跟胡适曾经同属《新青年》营垒的鲁迅则认为“做梦,是自由的,说梦就不自由。”“虽然梦‘大家有饭吃’者有人,梦‘大同世界’者有人,而很少有人梦见建设这样社会以前的阶级斗争,白色恐怖,轰炸,虐杀,鼻子里灌辣椒水,电刑……倘不梦见这些,好社会是不会来的,无论怎么写得光明,终究是一个梦,空头的梦,说了出来,也无非教人都进这空头的梦境里面去。”(鲁迅:《南腔北调集·听说梦》)
鲁迅的说法不幸而言中。
严酷的现实证明,到了1929年,胡适的梦想不但没有一件成真,而且因为提倡人权而与国民党当局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况,跟蒋介石在谋面之前进行了一场间接交锋的迂回战。在介绍胡适跟蒋介石未曾谋面之前发生的这场交锋,有必要回顾一下蒋介石的发迹史以及1928年前胡适的经历。
蒋介石的发迹史
在中国现代政坛上,蒋介石(1887—1945)曾经是一个声名显赫、炙手可热的人物。他出生于浙江奉化县溪口镇的一个盐商家庭。母亲王彩玉石父亲蒋肇聪的填房。在奉化蒋氏家谱上,蒋介石的名字是蒋学泰,上学时的名字叫蒋志清。“介石”原是他1912年办刊物时使用的笔名。1918年到广东投奔孙中山后,他才正式启用蒋介石这个名字。“介石”,出自《易经·爻辞》:“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蒋介石童年性格顽劣,经常惹祸,所以自撰一副对联刻在母亲墓前,写的是:“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他9岁丧父,一门孤寡,常受吏胥势豪欺凌胁逼,荼毒之苦,难于言表。
青年时代的蒋介石主要是在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1903年至1906年,他先后入县城凤麓学堂、宁波箭金学堂、奉化龙津中学,多少涉猎了一些新学。19岁那年,因身受土豪劣绅之害,萌发了学习军事的念头。
1906年4月首次东渡日本,因无清政府陆军部保送资格,未能进入军事学校,仅结识了陈其美等革命党人。
1907年夏考入“通国陆军速成中学堂”(即保定军校)。在这所中国最早的正规军校里,蒋介石主修炮科,同年冬经考试称为留日习武人选。
1908年3月,蒋介石进入日本东京的振武学堂——这是清政府为留日学军事的学生设立的陆军预备学校。同年夏,经陈其美介绍,蒋介石加入反清革命团体同盟会。
1910年11月下旬蒋介石以士官候补生的身份到日本陆军第13师团野炮兵第19联队学习,丰富了军队的生活、管理、训练知识。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前,蒋介石秘密回国参加起义,在杭州组织先锋敢死团,并于11月4日发动起义。11月7日杭州宣告光复,蒋介石升为沪军第5团团长,维持上海治安,成为立有战功的军事强人。“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积极参与了反袁斗争,多次亡命日本。
1917年7月,孙中山为了发动护法北伐,南下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并于9月1日出任大元帅。蒋介石出谋划策,予以支持,先后呈递《对北军作战计划》《今后南北两军行动之判断》。这两份军事计划收到了孙中山的重视。1918年3月15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出任粤军总部作战科主任。
回顾蒋介石的政坛发迹史,不能不涉及江浙财团。
江浙财团以“南三行”(即浙江兴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和浙江实业银行)为核心,控制了江浙一带的工商业,其主要人物有张静江、虞洽卿等。张是浙江吴兴南浔镇的巨富,庾是浙江镇海龙山出生的买办。关于蒋介石与张、虞二人的交往以及他在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活动,过去发表的回忆录和野史中多有涉及,但往往粗疏谬误,不足为信。据《孙文等上北京政府农商部呈文》(原件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创办上海交易所原是孙中山、虞洽卿、张静江、戴季陶等8人的倡议,表面陈述的理由是为大宗物产交易提供适中的价格标准,避免各业商人任意买卖,造成市场混乱,同时也防止外国经纪人自由操纵市场,“病商病国”,实际上是想以盈利所得资助革命活动。所申报的业务范围除证券交易之外,还有花纱、金银、中外布疋、油类、粮食。该交易所于1917年2月22日正式向北京政府农工商部提出申请。
1918年,今个及时奉孙中山之命与戴季陶、张静江等参与筹办,先后成立过友爱公司(资本由蒋介石垫付),茂新公司(由陈果夫、朱守梅出资),恒泰号(与张静江等17人合资),但经营大多亏本。1919年6月27日,农工商部准予吸收日资合办。1920年2月1日,交易所正式成立,公推虞洽卿为临时主席,蒋介石的同乡友人周骏彦为监察人,张静江为候补理事。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始营业后,半年内盈利50余万,鼎盛一时。1921年5月31日,张静江等人又合资创办利源号经纪人营业所,在30股中蒋介石占3股。蒋介石的个人证券活动大多以大亏本告终,因而是他认识到奸商心计险恶,同人利己忘义,民族资本困难重重。但在北伐和“四一二政变”中,蒋介石得到了江浙财团的资助;也可以说,蒋介石后来被江浙财团推向了政治中心。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出任黄埔军校校长,立下了第二次东征大捷这样威名远扬的战功;1926年7月,又出任北伐军总司令。但他基于顽固的反共立场,不但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这样的阴谋事件,而且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批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民众。他在南京执政的十年,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件之后,他才被迫置身于抗战阵营,成为反法西斯阵营中国战区的最高军事负责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他终于在自己发动的内战中被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逐出中国大陆,1975年病逝于台湾。
蒋介石21岁加入同盟会,但直到27岁才被孙中山单独召见。40岁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二大才以高票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当时在广州第一公园大门口曾出现一副对联,上联是“精卫填海”(指汪精卫),下联是“介石补天”(指蒋介石)。但后来这两位曾经辉煌过的历史人物都有负于国人的厚望,逐步走向了自己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