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检索

壹 北伐道蒋宋 03

时间: 2019-03-15 热度: 50 来源:

蒋、宋联姻,子文成了大舅哥

蒋介石此去日本,最大的目的是征得一直不同意婚事的宋老夫人点头,完成他藏在心中的构想,这桩婚事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此中奥妙还须多费些笔墨,慢慢道来。

时间要推回到1922年12月初的一天,上海莫里哀路的孙中山家中正举行基督教晚会,身着笔挺军装、新婚燕尔的蒋介石也应孙中山之邀来到这里。晚会的主持人是宋子文,当他以机智而不乏幽默的语言将晚会推向高潮时,仪态迷人的宋家小姐美龄出现在人们面前,引得人群中一阵惊呼,本来躲在角落中,对基督教晚会不感兴趣的蒋介石也被宋美龄所吸引了,暗中赞叹宋美龄的美貌与仪态大方,当宋子文将小妹介绍给蒋介石时,蒋极力表现出大方、潇洒,并不吝啬赞美词语,称赞宋美龄的美貌,但此时蒋的心里却不止是赞美一下便完事,他已开始盘算如何将这位宋家小姐娶到手,尽管蒋才新婚一年有余。

与蒋介石新婚的是上海名妓陈洁如,两人感情甚笃,但蒋在见到宋美龄后,便决意追求,表面上虽然与陈恩恩爱爱,但实际已是心猿意马。显然,陈洁如虽貌美如花而且很有见地,但同丰彩照人的宋美龄比起来却要黯然失色,更重要的,野心勃勃,不甘心拜将封侯的蒋介石追求宋美龄除因宋小姐美貌外,最重要的恐怕是蒋想借此争得孙中山和宋子文的支持,因为蒋介石已经开始认识到,要想问鼎一国之主,在政治上必须继承孙中山的遗产;而在经济上,蒋已经很看重了宋子文这位理财专家,靠上海青洪帮的支持他蒋介石难以有充足的后劲,必须要得到西方的支持才行,而在美国有着广泛接触的宋子文是再合适木过的联络人选,有了长年在美国生活的宋美龄,蒋更是有了同西方人打交道的“嘴巴和耳朵”。何况,宋美龄似乎对蒋也表现出了好感与好奇,这更加坚定了蒋的信念,就像打仗一样,蒋在一见倾心后,立刻拟定了一个长期进程的求婚战略。

当年12月底,应孙中山的要求,蒋介石前往广州,临行前,蒋向孙辞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先生,我想向美龄小姐求婚,请先生与夫人帮助。”

“可你不是已经有夫人了吗?”孙中山很迷惑。

“先生知道,毛氏(毛福梅)是父母之命,中正与之毫无感情可言,现在已离异,至于在日本的房侍,现无恋情,已中断往来,目下一人独居,尚无配偶,请先生相信。中正对宋小姐一见倾心,爱慕非常,望先生成全。”

孙中山对蒋的私生活虽不太了解,但也有耳闻,听了他的话以后,想了想,坦白地说:“不,这恐怕不行。”

“先生,”蒋有些着急地说:“中正的生活已翻到了新的一页,准备一心一意致力于革命,别无它求,只希望达到这桩夙愿,先生还是帮帮我吧。”

蒋介石一再恳求,孙中山只得答应,“好吧,我先和庆龄商量一下,不过,这件事主要是看美龄的心思,她可是心高气傲,你先耐心等一等吧。”

当晚,孙中山便把此事告诉了夫人宋庆龄。宋庆龄听后悻悻地说:“我宁愿看到美龄死,也不愿看到她嫁那个自称没有妻室的人!”

“可他对我说他确已无妻室。”

“没有妻室?”宋庆龄不屑一顾地说:“据我所知,光在广州他就至少有一两个相好的,外间传言他与上海名妓陈洁如早已同居,这恐怕不是捕风捉影,小妹怎么能嫁这种人呢,叫他死了这条心吧。”

宋庆龄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所以,以后每当蒋介石对孙中山提及此事,孙中山总是说:“等等吧,再等等吧。

在对待美龄的婚事上,宋子文是支持二姐宋庆龄的,他曾不止一次对宋氏家族的成员表示,不同意美龄嫁给蒋——这很重要,因为宋子文是宋家长子,说话很有分量,尤其在宋母面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并不了解蒋介石的宋母的想法。所以,当宋美龄开始有意于蒋介石,并开始做母亲的工作时,宋母断然拒绝这门亲事。

“你哥哥跟我说过他,听说他在上海待过很长时间,跟什么帮会搅到一起,一身的流氓习气,听说他在上海还经常到下三流的地方去,到那种地方能有什么好事?我们宋家书香门第,你又受过那么好的教育,你哥哥他们很不理解你怎么会喜欢他,我看这事儿也不妥,你还是死心吧。”

尽管宋家多数人反对,但蒋介石并没有死心,他将突破口瞄准了宋霭龄和孔祥熙,作为计划的实施者,这次他选准了对象。

随着北伐战争的打响,蒋介石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不仅掌握了革命部队的军权,而且,国民党中央执委会还授予了他政、民、财等权力,使蒋介石一跃而成为国民党中最具实力的人物。与此同时,宋霭龄和孔祥熙早已站在了蒋介石一边。不厌其烦地对宋家反对这门亲事的人进行轮番“轰炸”,每当宋子文和宋庆龄从广东回到上海,宋霭龄和孔祥熙都在他们面前对蒋介石大肆吹捧,二人的论调是:蒋介石是国民党未来的领袖,其“卓越”的才能是无人能及的,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而且蒋对美龄孜求不殆,必能给美龄带来幸福,也必能光耀宋家门庭等等。

而在这近五年的时间里,蒋介石通过书信的往来,多次的接触,已经捕获了宋美龄的芳心。值得一提的是,在蒋介石攻取南京前,曾给宋美龄发去一封电报:上海美龄小姐芳鉴:请做好准备,三月底接你到南京观光,中正启,二月二十五日。

北伐军的节节胜利,蒋介石的辉煌战绩虽然已使倾心权势的宋美龄芳心萌动,但她却不太相信这个傲气十足的家伙能在一个月的时间以七万北伐军攻占孙传芳三十万大军把守的大本营。

而现实是蒋不仅很快攻占了南京,而且于3月底前攻占了上海。蒋以休假的名义乘专列来到了上海,接宋美龄到镇江游金山、焦山十余日,叱咤风云的蒋介石以殷勤潇洒、彬彬有礼而彻底征服了宋美龄。

于是蒋加紧活动,请他的把兄弟张静江为其出面说媒于宋庆龄,但得到的答复是:这是政治,不是爱情,断然不会同意。

随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开始向宋美龄正式求婚,一时弄得满城风雨,这件事被新闻媒介爆炒,宋家内部也因此而争吵不休。于是,一个专门为讨论宋美龄婚事的家庭会议召开。首先开口的宋老夫人并不忙于表白意见,而是让这些人先发议论。

“我看这是件好事,众所周知,他(指蒋介石)现在是北伐军的总司令,年轻而有为,已经跻身于党内的决策之层,又手握军权,这是很难得的,此人的前途当然是不可限量的,我们宋家曾因总理在世时光耀过,那么在总理之后,将宋家发扬光大的只有他,而我们宋家也只有倚靠此人才能继续荣耀。最重要的是,他对小妹倾慕,一直追求了五年,也可见其诚意,小妹嫁给他必能幸福……”

“蔼龄的话不假,现在时局纷乱。中国之统一重任必落蒋之肩上,纵观党内外,领袖群雄非他莫属,我对此是深信不疑的……”,孔祥熙自然是站在宋霭龄这边。

“哼!”宋庆龄显然很不满意两人对蒋的吹捧,慢慢地说:“他的官职不假,军事才能也是真,可别忘了,这是政治,不是婚姻。他蒋介石口口声声以总理学生自居,可他都干了些什么?表面上叫喊实行三民主义,背地里破坏总理的三大政策,屠杀革命同志,制造恐怖,其野心已昭露无遗,他蒋介石将来会有什么结局谁能料到,恐怕说其领袖群雄过早。”

“对,成败还是未知数。”宋子文站了起来,他同意宋庆龄的看法,“当然,众所周知,他确实是位军事家,很有才能,可我要说的是人品,想想,家有妻室儿郎,还嫖妓绯闻不断,妻妾成群却誓言旦旦叫嚷自己是‘清白之身’;另外,他蒋介石在上海滩长年混迹,与青红帮称兄道弟,满身的流氓习气,头脑中更是装满了帝王将相腐败的安邦定国的思想,美龄从小在美国长大,接受的是西方教育,这怎么会有共同点呢?除去政治上的目的,还能有什么?这里根本不存在爱情。”

“不,我们是相爱的,你怎么知道他不爱我?”宋美龄显然有些着急,因为宋老夫人除去最疼爱宋庆龄外,对宋子文的话是很听得进去的。

“你还小,不懂,这是政治。”宋子文不想多讲道理。

“你懂政治,我不懂,我就知道他是爱我的,我不管那么多。”宋美龄显然耍起了小姐脾气。

“不要胡闹!”宋子文也是肝火上撞,“我难道不是为了你好吗?好!既然这样,今后我再不管你们的事,不过我要讲明,我是坚决不同意!”

“不要吵!”宋老夫人终于开口,“美龄啊,你阿姐庆龄和你哥了解他,我相信他们的话,我们宋家是最容不得嫖妓一类的事的,他是个军人,我们是书香门第,这不匹配,另外,听说他不是基督徒,不信仰上帝,与我们格格不入的,所以我是不同意这门婚事的。”

宋老夫人的话结束了这次家庭会议,虽然不同意这桩婚事的意见占了上风,但没过多久,宋子文的态度便发生了变化。

前文我们说过,蒋介石建立南京政权后,宁汉开始对峙,宋子文被派往上海,在宋霭龄和孔祥熙的多次开导下,在蒋介石使用各种手段的压制下,其并不坚定的革命性发生动摇,躲在上海静观局势变化,虽然宋还在嘴上没有表示松动,但异常精明的宋霭龄岂能看不出其中奥妙,在一面劝蒋多加拉拢的同时,一面请来了孙中山的生前好友,国民党元老谭延闿做宋子文的工作,给他找个台阶下。于是,在宋子文进退维谷的时候,谭延闿来到了宋家。

谭延闿是先拜会完宋母之后,将宋子文叫到了密室,在详细问明事情的经过后,谭开口相劝:

“子文,我是看着你长大的,对你的秉性很了解,能理解你的心情。可是,现在是新社会,就是子女的事情父母都不应该多管,更何况是兄妹呢,你受过那么高的教育,又长期在美国生活,这些道理相信是明白的,这样僵下去只能徒伤兄妹感情,而且让别人笑话,何苦?今天我就是为这事专程来的,我作为你父亲和孙先生的朋友,不愿意看到你们家为这事而伤和气,何况美龄已决定以身相许……”

谭延闿作为宋的长辈很受宋子文的尊敬,何况宋已经动摇,所以在谭说完后,宋子文默然点头,表示同意。

但由于宋老夫人还是坚决反对这门亲事,所以事情还僵持着,可这难不倒宋霭龄,她很快便想出一条妙计,对宋老夫人说:“国内局势紧张,不利于健康,妈妈何不到日本去度假?到了日本,既可到长崎拜访久违的朋友,也可到风光优美的镰仓进行温泉理疗,您年纪大了,怎样舒心就该怎样过。”

“这个主意不错!”宋老夫人很乐意东行,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她提出了要求,“我不能自己去,得让美龄陪着我。”

姐妹俩虽然商量好了调虎离山之计,无奈老夫人坚持要美龄同行,她只好答应。

这时正值蒋介石被迫下野,宋美龄将即将旅日的计划告知蒋,蒋立即寄回一封热烈的求爱信:

“余今无意政治活动,惟念生平倾慕之人,厥惟女士。前在粤时,曾使人向令兄姊处增意,均未得要领,当时或因政治关系,顾余今退而为山野之人矣,举世所弃,万念灰绝,曩日之百对战疆,叱咤自喜,迄今思之,所谓功业,宛如幻梦。独对女士才华容德,恋恋终不能忘,便不知此举世所弃之下野武人,女士视之,谓如何耳?”

宋家小姐的反应当然一如既往,宋美龄深信他所崇拜的中国拿破仑总有一天会回到权力的顶峰。于是在出国前,便在上海爱盛西路宋霭龄家中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会上,宋霭龄向记者介绍了蒋介石和宋美龄,并宣布“蒋将军将同我小妹喜结伉俪。”于是镁光灯频闪,第二天许多报纸都登出了蒋宋携手并肩的照片,全世界的人要知道了宋家小姐将要与蒋总司令结婚,但只有宋老夫人被蒙在鼓里,安心地带着宋美龄开始旅日,看望朋友。

于是接下来便出现了前文的那一幕,蒋介石带着张群等人乘船离沪,于第二天到达日本长崎,发表了简单的讲话,称:“余此次来日,乃欲观察及研究十三年以来进步足以惊人之日本,以定未来之计划。且余良友居日甚多,欲借此机会重温旧好,并愿意借此与日本名流晋接。”当日,蒋介石即前往云仙。

宋老夫人此时也在长崎,当她从新闻听得知蒋也来到日本后,立刻带着小女儿离开长崎横穿日本本土,来到了神户,住进了有马大旅社。没成想,刚刚落脚,儿子宋子文便来了,宋老夫人既惊喜又疑惑,“你怎么也来日本呢?怎么这么快就来了?他来干什么?”

“他”当然是指蒋介石,宋子文倒是很实在,开门见山地说:“妈妈,我这次来看你,也是帮蒋先生做媒的。”

“做媒?”宋老夫人很疑惑地看着宋子文,“你是一直反对这件事的,现在怎么?怎么变了?”

“对,变了,我改变了想法,我通过与蒋先生的接触,逐渐改变了看法,目前虽然蒋先生是下野之人,但据我观察,国内那个破烂摊子非蒋出来收拾不可,国民党还要靠他,而我的特长也只能在他组成政府后,在这种环境下才能得以施展,两家联姻,对大姐,对我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尤其对小妹,她很快就会成为第一夫人。另外,小妹也是二十八岁的老姑娘了,您也不希望她永远这样下去吧……”

前面的话宋老夫人虽不爱听,但最后几句却令老人怦然心动,对呀,宋美龄已经二十八岁了,这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宋老夫人沉吟良久,她现在也只有面对现实,“好吧,你通知他,过两天我单独见见他,让他尽快赶来。”

在宋子文的安排下,10月3日,蒋介石乘火车到达神户,也住进了有马大旅社,而且是与宋老夫人一墙之隔。

当晚,蒋介石终于见到了未来的丈母娘,相见是在宋母住的屋子,蒋在宋子文的陪同下来到屋中,宋老夫人正在屋中看新约圣经,暂短的寒暄之后,蒋介石拿出了与元配夫人毛福梅的离婚证明给宋老夫人看,并正式向宋美龄求婚,老夫人并没有急于表态,而是问蒋,“我们宋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我不希望美龄嫁于不信仰上帝的人,希望你能自勉。”

“当然.中正近来闲散家中。对基督之道也略有涉猎,感到教义精深、博大,老夫人勉励之语中正铭刻于心,自当尽力去研读《圣经》,做上帝忠实之信徒……”说完,蒋介石很能抓住时机地递上了订婚戒指。

蒋介石的话令宋老夫人感到满意,“好了,听子文说,你们已经开过什么招待会,公诸于世,我不能横加干涉,你能信仰基督,让我感到很满意,既然你和美龄之间没有其他让我挂念的问题,我就同意这门亲事,以后的事情我就不管了。”说着,宋老夫人拿出一本《圣经》送给蒋,算是认可此事。

蒋按捺住心中的狂喜,很有礼貌地告辞出来,迎面正碰上旅舍的老板娘千代子,蒋一把抓住其肩头,一手挥着拳头,“老板娘,成功了,我成功了!哦,对了!写字,我给你写字吧!来,来,你马上替我磨墨!”

蒋达到此行的重大目的后,对日本各地进行了急行军式的访问,10月底,蒋来到东京,首先会见了日本黑龙会首领头山满,在反共上取得一致意见,11月5日,蒋会见了此次访日最重要的人物——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会谈在田中私邸进行,蒋访问田中目的很明确,要田中支持他“北伐”,统一中国,建立全国统治,而田中却让蒋以统一长江为宗旨,形成隔江而治,虽然蒋为争取支持曾表示“满蒙问题容易解决,排日行为当可绝迹。”但在抱着侵略中国野心的田中那里,蒋没有得到希望,正如蒋在离开后对张群所说:“综合今日与田中谈话之结果,可断言其毫无诚意,中日决无合作之可能,余此行之结果,可于此决其为失败。”

东方不亮西方亮,从国内传来的消息足以让蒋介石精神振奋,早在10月20日,当宋子文拿着张静江、李石曾等催蒋回国电文给蒋时,蒋就感到时机开始成熟了。表示“当前时局,已不容袖手旁观。”当晚,蒋、宋、张三人密商,张群和宋子文分析时局,认为蒋应该取消游欧美的计划,“汪先生也拍来电报”宋子文指着文稿说,“他催促先生早些回去呢,不到已经不可收拾,他汪精卫是不会想到先生的。”

“子文说得对。”张群附和。”不过,现在国内的局势是否已到了他们所说得那么严重?马上回国是否有些仓猝之感?当然,欧美看来是去不得了。”

“岳军(张群字)说得有理,我想好了,我先写封信给汪,子文兄明日就启程回国,先到广州与汪谈一下,我和岳军过两天去东京,会见完田中首相后即回国,另外,”蒋说到这,站起身来走到宋子文身边,“请子文回国后抽空帮助中正先偏劳一下,准备一下婚事,即使时局允许我复职,我也准备将婚事办在复职之前。”

10月21日,宋子文提前回国,到上海后,宋子文便开始为蒋的复职四处奔走。

谈起蒋复职,我们不能不交代一下背景:

桂系上演“逼官”戏,蒋以退为进下野,南京政权被桂系掌握,宁、汉、沪(西山会议派)开始酝酿妥协,但西山会议派提出要汪引咎辞职(理由是汪依靠的广州张发奎部被“八一”南昌起义的中共部队打垮),在挤压下,汪精卫被迫宣布引退。9月16日,代行中央职权的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成立,这是控制南京的李宗仁拉着谭延闿、孙科、李烈钧等组成的,作为国民党的最高政治机关,而由特委会重新组成的国民政府和军委会实际被桂系操纵。被一脚踢开的汪精卫跑到武汉,再次依靠唐生智反对南京,于是桂系出兵讨伐唐,唐败逃日本,汪精卫又由武汉跑到广州,继续打着反对特委会的旗号,桂系虽然控制了两湖,但这不能不引起各派的不满,就是在桂系控制的特委会,谭延闿和孙科等与桂系也是貌合神离,在这种矛盾复杂的情形下,宋子文回到了国内。

10月30日,宋子文在沪匆匆办理了一些婚姻筹备工作后,便迫不及待地带着蒋的亲笔信离沪赴粤,11月2日,宋子文到达广州,下榻于蔡园汪公馆,当晚,二人密谈,宋子文托出蒋的意图,蒋汪联合密谋驱逐李济深及桂系出粤,在广东建立联合反特委会基地。汪精卫苦于大权旁落,如今蒋介石伸出召唤之手,汪宋似乎一拍即合。

4日,汪精卫联合李济深、陈公博及宋子文等在粤的中执委宣称:“此间同人之意……特别委员会应即取消,最低限度,亦宜明白停止其职权,并宜于正式会议以前,在广州或上海先开预备会议。”

宋子文完成赴粤任务,于7日离开广州,途中,宋公开对新闻界表示,宁粤提携已经成立,拟更为之斡旋,以谋切实办法。此次赴沪意拟探询宁方国民党之意见;广东希望和平甚殷,该省经济状况,因战事不已,殊形不佳。目下人民负担沉重,商界尤甚,故急需安宁至少二三年,以事休养。回到上海后,宋子文再次表示对召开国民党各派合流的二届四中全会颇具信心:“尚在上海开会而足法定人数者,则四次执监大会能举于沪宾,当能见诸事实。”

宋子文此次赴粤,为蒋汪牵线搭桥成功。就在宋子文回到上海的当日,蒋介石也从日本回到了上海,下榻于吴忠信公寓。蒋在回国的当天即向广州的汪精卫、顾孟余等发电,邀汪等“赴沪共商召集四中全会预备会议事宜。”声称:“若欲使本党复归完整,非互相谅解,从速恢复中央执行委员会不可”,表明了与汪合作驱逐特委会的态度。

此时,广州的汪精卫正在举行留粤中委葵园会议,讨论召开四中全会问题。汪接电后,立即停止会议,决定由汪精卫和李济深赴沪。18日,汪、李到达沪,宋子文亲赴码头迎接。汪稍事休息后,旋即赴宋公馆,与已等候在那里的蒋介石会谈,二位明争暗斗已久的敌手因共同的利益坐在了一起。两人一致同意召开四中全会解决党内争论问题,汪表示支持蒋复职。

就在汪精卫离开广州的第二天,即11月17日,汪的支持者,广东军阀张发奎在汪的秘密授意下,伙同黄淇翔、薛岳等,以“护党救国”为口号,声言打倒“新桂系”,围搜李济深、陈济棠住宅,谋捕桂系黄绍竑,发动了广州事变。这是宋与汪早已密谋好的,结果黄绍竑逃往梧州,桂系被驱逐出了广东。

22日,南京各民众团体和省市党部集会。提议取消特委会,会后游行中,特委会命军警开枪扫射,打死三人,打伤数十人,酿成“一一·二二”惨案,蒋介石闻讯,立即发表谈话,表示对此“愤慨实极于极度。”表示不能“坐视”,要“惩戒”负责者,乘机对特委会施加压力。

就在蒋即将复出重掌大权时,随着新婚日期的临近,宋子文也是日日操劳。蒋与宋的婚礼不同于寻常百姓,不仅场面要宏大,来宾很多且都是显要,而且由于要经过两次仪式,所以程序很复杂,蒋又忙于复职,所以宋子文一手操办此事,经过短期而紧张的筹备,12月1日,蒋宋婚礼如期举行。

婚礼当天,蒋介石在《申报》上登了两则启事:一是蒋宋联姻;二是离婚申明,在离婚申明上蒋称:“毛氏发妻,早经仳离;姚陈二妾本无契约。”明眼人谁都清楚这是谎言,因为最起码蒋陈是有手续的。

下午3时5分,在西摩路宋公馆举行了教会式的婚礼。本来,一向虔诚的宋老夫人请与宋家关系极好的江长川牧师来主持宗教婚礼。但江长川却断然拒绝了宋家的请求。因为在江长川看来,蒋介石的离婚是片面的,没有法律依据,手续尚未办清,按基督教规定,他不能为重婚者主持婚礼。虽然宋老夫人再三恳请,但江长川不为所动。所以,无奈宋家只好改请基督教青年协会总干事余日章主持。

蒋宋二人结婚公开宣布的证婚人是蔡元培、余日章;介绍人是谭延闿、王正廷。婚礼分两次进行。下午3时,先在西摩路宋家由余日章主持举行基督教仪式婚礼,美国海军上将布里斯托尔带一队美国海军参加观礼。接着,下午4时,在上海豪华的大华饭店舞厅举行了“中国传统味道”的婚礼。

蒋宋二人的婚礼在当时的中国是最隆重和最显赫的。富丽堂皇的大华饭店外布满了大批的侦探和青帮打手;礼堂内摆满了鲜花,在临时搭起的礼台上方是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两旁是国民党党旗和国旗,左右是醒明的“福、寿”巨字,各厅内各界赠送的礼物丰厚、琳琅满目,参加婚礼的国民党政军要员,英、美、法、日、挪威等国的驻中总领事及高级将领一千三百余人,使婚礼既有浓厚的外交色彩,又有强烈的政治气氛。已过不惑之年而且秃发脱齿的蒋介石与美貌绝伦、刚至而立之年的宋美龄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议论,有的说,此中奥秘比教义还多;有的干脆画幅漫画,以一堆枪械伴着一堆金钱为题;还有的戏称其为“中美合作”“政治结婚”等等。

无论人们怎么议论,蒋介石的目的经五年的苦心经营,终成正果。不过笔者以为,结婚只不过是寻找其中价值的手段,这在结婚当日蒋发表的《我们的今日》一文中似可寻出余音:

他说:“我今天和最敬爱的宋女士结婚,是有生以来最光荣、最愉快的事。我们结婚以后,革命事业必定更有进步,从今可以安心担当革命的大任……我们的结婚,可以给中国旧社会以影响,同时又给新社会以贡献。”

蒋的“革命事业”当然是指其独裁的道路,通过联姻,蒋与已故孙中山成为连襟,政治影响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蒋一向赏识和看重的金融专家宋子文成为其郎舅,这怎么能不利于蒋的“革命事业”的“进步”呢?他蒋介石当然可以“安心担当革命大任”,因为他的最大后顾之忧——财政将有其郎舅操办,争得西方的支持又有其妻为他出头露面。蒋向问鼎独裁迈出了很坚实的一步。

结婚当日,蒋宋在二百人的护卫下,乘专列前往莫干山青帮寺庙,声称要在那里度蜜月,怡情于山湖之间。其实,为了复职,蒋只在莫干山小住一日,3日返回上海。

3日至10日,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国民党四中全会预备会在上海拉都路311号蒋介石新居举行,宁粤与中执监委蒋介石、汪精卫、谭延闿、戴季陶、李济深、于右任、丁淮汾、李宗仁、蔡元培、张静江、吴稚晖、宋子文等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由地方法院、军法处处长等七人组成特别法庭,审理“一一·二二”案件;决定取消特委会,先后通过了“政治委员会改组案”、“改组国民政府案”、“对苏绝交案”、“蒋总司令复职案”、“改组军事委员会案”等。并决定于1928年1月1日在南京召开四中全会。

这次会议上,汪精卫为报答蒋将其从广东请出,亲自在会上提出《蒋总司令复职案》,并且很肉麻地说:“中国今日可当中心人物的只有蒋同志一人”。

会后,国民党各派军政人物都怀着共同目的纷纷电请蒋复职,而蒋也借此机会提出更高的价码。他到处举行记者招待会,表示:反共“扰乱”“我个人完全负责,”“必能于最短时期消灭共产党;”“继续北伐,军队必能听我指挥,我自信有指挥军队扑灭敌人的能力。”蒋的意图很明显:要其同伙们绝对服从他,以反共和继续北伐,统一全国。

由于四中全会预备会的召开,桂系把持的特委会实际已经倒台,蒋复出已成定局,于是李宗仁只得发表谈话,表示一贯拥蒋,在谈话的最后,李宗仁狠狠地对汪精卫大骂了一通,说:“汪兆铭的为人,堂堂仪表,满腹诗书。言谈举止,风度翩翩……然汪氏黔驴之技,亦止此而已。其真正的个性,则是热衷名利……既不择手段,也不顾信义。每临大事,复举棋不定,心志不定。……”

虽然李宗仁背后踢了汪精卫一脚,说汪对蒋是时拥时反,反复无常之辈,但定局既成,李宗仁只好暂时收起问鼎之心,与蒋又开始了貌合神离的合作。

蒋介石联合汪精卫打击了桂系,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第二步当然是驱汪以达到独裁。无独有偶,天助蒋介石。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尽管汪精卫对广州起义极力残酷镇压,但蒋怎么能放弃这一倒汪良机,蒋立密授宋子文联络反汪的监委提出弹劾案,并联合反汪派捏造说汪精卫指使张发奎“纵容”共产党“暴动”。

在一次会议上,被授意的监察委员邓泽如等提出“查办汪精卫集团案”,吴稚晖立即出面表示支持,并上纲上线地说汪精卫是“准共产党。”桂系更是表现出“义愤填膺”,声称要不惜以绑票办法,“与法租界协同拿办汪精卫”。墙倒众人推,一时间大多数人主张惩办汪精卫。但宋子文却出人意料地表示汪是本党同志,曾经为党贡献殊大,出现这种问题应该采取温和方法,由人出面劝其引退,出走为好。蒋立即表示赞同,并称愿意出面“劝汪”出走。

这又是蒋深谋的举动,蒋故意袒护汪派,实际目的在于刺激与汪势不两立的国民党元老派胡汉民与再造派孙科等人。因为胡汉民的资格比蒋要老,对蒋独裁是威胁,而孙科以“太子”身份居于财政部长,也是蒋独裁的绊脚石。

果然,当7日,蒋“好意”劝汪出走法国后,孙科立即辞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职,与胡汉民表示不愿参加四中全会,准备“考察”欧美。

蒋介石回国后,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采取了纵横捭阖的策略,逐个击败了他的许多竞争对手,扫除了他重新上台的障碍。

其后,蒋密约在沪各委员讨论政府人选,召开四中全会具体事宜。在谈到财政部长人选时,蒋说:“继续北伐,完成革命事业仍是本党头等大事,政府正面临筹饷和财政统一问题,要推举资才俱佳之人选,诸同志久在党中,想必有所推荐。”蒋故意不先提议,以免落人口实。

谭延闿接着蒋的话开口:“以现在政府之状况说,北伐军事已在发展时期,首都新治,应从训政开始。惟军事政务皆赖于财政者,最为重要,国府方面应以宋子文出面担任,他前在广东办理财政,很有成绩,辅助军事进行极大,现在训政开始,要实行民生主义,更要一方面发展军事,一方面统一财政,子文之经验学识最深,党内同志,希望其在此最短时期,于财政上有重大之发展,以完成北伐统一中国。”

“的确,谭主席说得对,子文向来光明磊落很以国家人民为重的。”李烈钧也很赏识宋。

经过推举,1月3日,国民政府任命孙科为新设立的建设部部长,宋子文为财政部部长。国民政府公布这一重大变动时,只做了如下说明:“总理实业计划,应早实现,查财政部长孙科,素具建设长材,克承先志,着调建设部长。”至于为什么让宋子文出任财政部长,国民政府未做任何解释。

1月7日,宋子文通电就职。在通电中,宋子文称:“子文自国民政府成立、奉命承令财政,期竭所学,服务党国。去岁四月宁汉分立暂卸任肩,于党国纠纷,民生疾苦,徒懔匹夫之责,愧乏涓埃之助。今承政府之命,续长财政,重以北伐正值进行,又际旧历年关,筹饷安民,两不容缓,财政自不可一日无人主持。各方及各同志复再三敦促,万不获已,只得暂时担任,勉力维持,以期毋负党国。”宋子文从此进入了政治生涯的另一个时期,与蒋介石和南京政府结下不解之缘。

1928年2月2日至7日,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在南京丁家桥中央党部礼堂举行,会议完全被蒋介石所操纵,通过了二十余项议案。

四中全会完全背叛了国民党一大和二届三中全会的革命精神,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蒋在会上大肆叫嚷,会后的任务仍是“共同一致反对共产党”,“不仅反他的主义,而且要反他的理论和方法”,以“坚定的决心”,从“根本来铲除消灭”共产党。

四中全会恢复了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可“合法”地“指挥、节制”陆海空各军;党务方面,蒋介石当上了常委,兼任组织部长;政治方面,蒋是国府委员,被任命为政治会议主席;军事上,他除是总司令外,还是军委常委军委主席。

蒋凭借实力,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政治伎俩,在四中全会上控制了国民党各个方面,扩大了自己的权力,取得了国民党内部争夺党魁斗争的胜利,暂时统一了国民党。

蒋介石权力空前膨胀,宋子文也是如愿以偿,由于裙带关系,二人开始走入一个战壕,从此,蒋介石开始走上独裁的道路,而宋子文则是如影随形,为虎作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