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检索

壹 生当乱世 02 戴春风改名

时间: 2019-03-15 热度: 98 来源:

正在蒋介石追忆自己发家史的当儿,通往雪窦寺的路上,走来三个人——蒋介石的一个副官和黄埔军校骑兵营的两个代表,其中就有后来成为蒋介石得力臂膀之一,在中国人人谈虎色变的戴笠。

戴笠原名春风,学名征兰。说起他的家世、青少年时的经历,与蒋介石颇有相似之处……

闽、浙、赣交界处,有一道蜿蜒陡峭、风光秀美的仙霞岭。仙霞岭脚下,有个保安村,属浙江省江山县所辖。

1897年5月28日(夏历四月廿七),保安村戴冠英家里,一声啼哭打破了邻舍的宁静,冠英妻蓝月喜生下了一个白胖胖的儿子,其祖父戴顺旺为其取名戴春风。

这一年,蒋介石十岁。

春风降世,给戴家带来了不尽的欢喜。他家薄有田产,一家子夫唱妇随,敬老爱幼,快快乐乐地生活着。然而,好景不长,顺旺老汉不久谢世,春风五岁时,戴冠英一病归天。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在年轻的寡妇蓝月喜肩上。

由于戴家无主,便常受族人的欺负。一次,春风与小朋友玩时,发现本家的堂叔正在砍他家的竹子,倔强的春风冲上去,把他的堂叔臭骂一顿。他的堂叔恼羞成怒,便来追打他,直追到戴家门口,又骂了一顿。蓝月喜虽然知道过不在己家,但无力争斗,只好忍气吞声,一面向这个亲戚道歉,一面严责己子,盼其成才。

在严母的教诲下,戴笠从小入私塾读书,十分刻苦,十三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文溪高等小学,到江山县城读书。十七岁,又考入全省最好的学校——省立第一中学。

但由于身处逆境,与乡里、族人争气不过,他便把自己的怨气在同学们中发泄。少年的戴春风常好打抱不平,谁有了麻烦事,他都愿意出头,并且为人豪爽,手里有了钱,就请同学下饭店、吃小馆子。久而久之,竟在自己周围聚拢了一些同学,放学后一起游逛,假期则去爬山游水。后来还成立了青年会,戴春风自任会长,倡导女子不缠足,男子剪辫子,闹得不亦乐乎。

实际上,这一点与少年蒋瑞元颇为相似。瑞元少年时,常常与其祖父蒋玉表在一起,受之影响甚深,溪口有武岭山,有雪窦寺,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常有游客到这里玩赏。但这里服务设施少,游人饮食困难。蒋玉表常以茶饭饷客,虽素不相识。亦足其茶,饱其食。瑞元受乃祖熏陶,也少有豪气。其父逝后,家里来客,其母王采玉,因妇道人家不好出席,便令瑞元作陪。瑞元必劝客至醉方休,客人不好意思多吃好菜,他就抓住客人筷子,按到好菜盘上。戴春风请同学下馆子,有时宁可赊账也在所不惜。这一共同特性,待以后二人有了一定权势时,都体现出来了:对异己派系,蒋介石常用金钱收买,对部下也以金钱奖励。戴春风则为蒋介石的金钱收买策略跑前跑后,运筹指使,对部下也动辄批下特别费若干元,以笼络人心,为己效命,这是后话。

且说戴春风考入省立一中,正该用心学习,以图进取之时,却不久就被学校开除了。

原来,那时的中学有舍监,晚上要到学生宿舍查夜。这个舍监穿着皮鞋,走楼梯时“咚咚”直响。偏偏戴春风的寝室正靠楼梯口,常常在睡梦中被脚步声惊醒。同学们敢怒不敢言,而戴春风却恨得直咬牙,决心教训教训这个舍监。

一天夜里,戴春风正在梦中酣睡。“咚咚”的脚步声又响起来,把他惊醒。他听到脚步声上了楼,走远了,便悄悄爬起身,摸出一副木哑铃,蹑手蹑脚地跑出去放在楼梯口,回来后,钻进被窝,静听动静。一会儿,舍监查完寝,黑灯瞎火地下楼,刚走到楼梯口,一脚踩在哑铃上,哑铃一轱辘,舍监顺着楼梯滚下去。当时就被摔得鼻青脸肿,捂着腰眼走了。寝室的同学被响声惊醒,都不知怎么回事。戴春风却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眉飞色舞地讲起了自己的“英雄事迹”。

谁想,这下惹了大祸。第二天,校长查出是戴春风干的,一气之下,将其开除。一生的学业,就被一个恶作剧断送了。这个全省首屈一指的中学里的学生,不得不到一家豆腐店去做工。

戴春风不仅常常惹是生非,而且颇有骗的本领。他为人极要脸面,常常出手豪阔,有一个花俩。但因囊中羞涩,掏不出足够的钱来,便去骗。他在杭州与远房亲戚徐老板的儿子同回江山,船到富阳,他谎称有东西忘了带,辞别徐老板的儿子,独自上了岸。他跑回杭州,直接赶到徐老板的家里,说徐子的钱包被人偷了,困在半路,请他回来找徐老板要钱。他把谎话编得十分完全,讲得活灵活现,说在船上有流氓调戏妇女,缠着不肯放手,引起旅客围观,扭打时,徐子被撞倒,起来后才发现钱包不见了。徐老板听后十分着急,马上拿出一百元钱让戴春风捎给儿子。戴接过钱后,真是心里乐开了花,想不到这么容易就搞到这么多钱。于是,上街给母亲、妻子、儿子买了礼物,兴冲冲赶回家里。

第一次骗钱轻易得手,戴春风的胆子更大,骗术也更高明了。一次,他到华春荣的纸坊去,在桌上发现一张盖有印鉴的信笺,便偷偷拿回家里,把原有的文字裁去,只留下盖有印鉴的信纸,在空白处写了几行字,便成了一张支款的便函。他把便函拿到经销华春荣草纸的鼎丰钱店,顺利地支走一百块银洋。年终,华春荣与钱店结账时,发现是戴春风搞的鬼,便责令戴还钱,但钱早被戴花得精光,只好让他写张悔过书了事。后来,戴笠当上军统局副局长,有人密报华春荣是共产党员,他便电令戴藏宜指使特务把华春荣暗杀。1950年,戴藏宜以杀害共产党员华春荣之罪被人民政府枪毙。

此后,戴春风曾先到浙军第一师潘国纲学兵营当兵,又在宁波、上海、杭州、金华、衢州等地流浪,回乡后,又任过仙霞乡学务委员,保安乡自卫团团总,徘徊乡里,无所作为。

1926年春末夏初,戴春风在江山城里悦来客栈邂逅文溪高小同学毛人凤,时名善馀。其时,毛人凤正在黄埔军校潮州分校,请假回乡奔丧。相谈之下,毛人凤告之“革命朝气在黄埔”,并且正在招生。戴春风闻之,大受鼓舞,想自己十三岁时,在作文《试各言尔志》的题下曾出笔惊人,写下“希圣希贤希豪杰”,备受老师称赞。而今,年已三十(时人以虚岁计年),寸功未立,长此以往,是何结局,不如就去报考黄埔,以求进取。他背着母亲,做好了准备,行前的晚上,对比自己大两岁的妻子毛秀丛谈了自己的抱负:“家庭夫妇之间,别离当然没有团聚好。可是为了追求一种远大的理想,开创一桩伟大的事业,就不能不有别离的时候。短暂的别离,要比长期厮守有意义。真正的孝道,要以事业的成就来报答亲恩,光耀门庭。”他的妻子毛秀丛是个典型的农家妇女,听不懂这些大道理,却晓得夫唱妇随。知道丈夫要远行了,噙着泪水为他收拾东西,送他出门,并把一只金簪送给他,以备旅费不足时使用。

戴春风到广州后,决心一改以前混世的态度,踏踏实实求进取。为了表示要痛改前非,他把名字改为戴笠,字雨农。取《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君当下”之意,表示要干一番大事业,而不以贵贱论交情。

1926年9月,戴笠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分到入伍生部第一团十七连。

这时,北伐军正顺利进军,统一战线内部国共关系已日趋紧张。北伐军攻到武汉,蒋介石密派胡靖安,陈超回广州,联络军校学生,为反共预做准备。戴笠入校后,即一改往日之争强出头之性格,默默读书,默默操练,人目之为“乡巴佬”。实际上这正是他高明的地方:他暗暗把军校作为晋身的起点。但当时形势复杂,难辨前途,故只好缄默其口,暗中,却对各方面动向密切关注。特别是对同学中有左倾思想,类似共产党言行者,更是窥察其详,并有记录。俟“四·一二”政变发生,开始全面清党,戴笠所在连的二十多名共产党员因戴笠之报告,全被肃清。从此,戴笠开始活跃起来,重新施展他的辩才,口才,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并被举为国民党营党部委员。

这时,北伐军继续挺进,控制长江下游各省,转向中原挺进。为适应平原地区作战,蒋介石电令黄埔军校校本部从第六期学生中挑选三百人,组成骑兵营,听候调用,戴笠亦在其中。

蒋介石下野时,骑兵营已开到苏州,其去向无人过问,军饷也无人再管,请示广州黄埔军校本部,也不得要领。于是,营长决定派戴笠等二人去溪口,代表骑兵营当面向身为总司令和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当面请示。

这一年,蒋介石四十岁,戴笠三十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