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留学美国,一个留学日本
走出国门的孙立人、蒋介石,置身亚洲、美洲不同的国度中,经中西文化的比较、碰撞,最终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为其军事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础。
经过九年苦读,1923年6月,孙立人从清华毕业,并考取公费留美。孙立人心中高兴,当即准备改学军事。但孙父认为他适于学医,而不宜学军事,况且孙立人原在清华工科。赴美深造以追求本科成就为上,不宜中途而废。孙立人尊重老人愿望,乃决定先学工科,以后寻机学军事。
6月17日,清华癸亥级举行毕业典礼,同级的同学梁实秋、吴文藻、吴国桢、时昭涵、浦薛风、赵敏恒、罗隆基、王适时、潘光旦、梁思成、翟桓、王国化、王化成、张忠绂、齐学启、孙国华、徐宗涑、吴景超、熊式一、李先闻、李迪俊、吴大钧、孙清波等九十余人集聚一堂。之后,孙立人与梁实秋、吴文藻等同班六十七人沿津浦线南下,到上海。8月17日下午,登上开往美国的“约克逊号”邮船。经过三天航行,“约克逊号”于19日晚抵达日本神户港。第二天晨,孙立人与同船伙伴一起上岸游览,这是孙立人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他发现神户与中国很相像。20日夜,轮船乘风破浪继续进发,21日黄昏到横滨,孙立人再一次随同伴上岸,游览了市容,然后乘车到东京。他们先到中国青年会,又到日本饭店吃了一顿中国饭,之后回到横滨。23日,“约克逊号”从横滨启程。在船上孙立人与同学吴文藻邂逅了同去美国留学的谢冰心。
9月1日,“约克逊号”终于抵达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在轮船即将靠岸的时候,孙立人在轮船的甲板上看到了全体侍者写给全体中国留学生的一封信,这封信的文字虽然不够通顺,但是情意却是赤诚的。原来这条美国邮轮上的侍者,都是中国广东人,他们漂洋过海,到大洋彼岸去谋生,受够了西方人的轻视,他们是多么的希望自己祖国的留学生,能够堂堂正正地为国争光,为所有中国人争气啊!所以才在这些年轻人即将登岸的时候,写了这封措辞诚恳的勉励信,贴在甲板上,表示他们的心意。这种拳拳的爱国之心,使孙立人十分感动,他觉得中国人的心是相通的,中国人民富国强兵的愿望是一致的,他决心好好学本领,以图报效祖国。
在西雅图,孙立人与同学告别。吴文藻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深造,梁实秋到科罗拉多大学深造,孙立人则选择了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
普渡大学位于印第安纳州的西拉斐特市,是一所拥有三万多学生的州立大学,它创建于1869年,是根据美国《土地赠与法案》成立的六十九所大学之一。开办这类大学的宗旨是:结合本州社会和经济特点,重点培养农业、机械、工程和教育方面的人才。普渡大学初创时,西拉斐特市有一名叫约翰·普渡的商人,捐赠了十五万美元作为建校基金,所以这所大学就命名为“普渡大学”。
普渡大学下设十几个学院,其中以农学院和工学院规模最大,在全美负有盛名。农学院每年颁授硕士、博士学位人数,居全美大学第一;工学院的大学生数,经常居全美大学第一位或第二位,工程学的教学与研究是全美一流的。美国每二十名工程师中,就有一名是普渡大学毕业生。孙立人看中的就是这一点,他原在清华学习土木工程,入普渡大学工学院正好对口。孙立人在清华学习时,就对美国了解不少,如今身临其境,更感受到学习条件之优越。普渡大学整个校园横跨沃巴什河东西两岸,占地二百六十公顷,星罗棋布地矗立着一百二十六座教学楼,二百七十个实验室,十四个图书馆,校部行政大楼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它后面是一座叫埃利奥特的音乐厅,有六千零九十个座位。纪念中心、纪念会堂之雄伟令人惊叹。纪念中心的四层大楼中,有五百五十多个房间,其中图书馆藏书一百五十万册。如此好的条件使它无愧为美国一百所最佳学校之一。孙立人进入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三年级学习。他在刻苦学习的同时,也亲身感受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特别是一批参议员在柯立芝政府中揭露前哈定政府的丑闻,并最终将一批受贿的政府大员绳之以法,这件事对孙立人触动很大,他想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中国缺少这种系统的制衡制度。
1924年6月孙立人毕业,获普渡大学工学学士学位。孙立人了却了一桩心事,当即决定弃文习武。其父知他学习军事之志向坚定,乃从所请,允许他学习军事。1925年2月,孙立人经北洋政府保送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开始了军事生涯。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简称V.M.I,建于1839年,为州立学校,它座落在古老的列克星敦城的山中腹地。在全美十一号和六十号两条公路的交叉处,是全国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最佳胜地之一。孙立人之所以选择弗吉尼亚军校而不是西点军校,是因为他认为弗吉尼亚军校更具有挑战性,更能发展、锻炼自我。弗吉尼亚军校与西点军校不同,它不保证所有毕业生都能顺利地当上美国陆军军官,因此弗吉尼亚军校必须使它的毕业生在学业上、素质上超过西点军校的毕业生,成为具有更大发展潜力的军人。为此学校坚持要求学员要永无休止地刻苦学习,不断努力向上和执行严格的纪律。
当时有好心人劝告孙立人,弗吉尼亚军校打人打得厉害,老生把新生叫“老鼠”,有理无理一天打三顿,恐怕你吃不消。孙立人听后表示:“没有关系,我挨打惯了。”
孙立人一入校就感到弗吉尼亚军校的严格、艰苦,他为实现报国的愿望,始终咬牙挺着、忍受着。学期从9月连续到次年6月,除圣诞节、新年、华盛顿诞辰和纽马基特战斗纪念日外,概不放假。学员一天的活动,从天亮起床号开始,一直到深夜才结束,星期六下午可以去逛列克星敦城,但只限于到学院附近地区,不许进入闹市区。训练中学员稍一触犯校规,教官和高班生就滥施惩罚。学员的生活完全是斯巴达式的,屋内无自来水,没有暖气,没有室内洗澡间,厕所是老式的,没有冲刷设备。伙食很差,面包硬得啃不动,副食是一种原料不明、因其在年青人胃里所起效应而臭名远扬叫作“哥乐来”的大杂烩。高年级的老生打“老鼠”新生更厉害,其手段之多,花样翻新,比如让新生在柜中倒立、坐刺刀等等。一次,起床后,老生布满楼道,孙立人等新生跑出去集合,每经过一个老生面前时都要被打一拳,一拳拳打过来,孙立人昏迷倒地,醒来后爬起再跑。另一天,一位老生让孙立人洗手套,孙立人准时为他洗好,恭敬地双手送上,不想老生悠闲坐着抽烟,把手套收下来,不声不响地顺手把半截烟头按在孙立人的颌下,烧得皮肤灼痛难忍。面对磨难,孙立人咬牙挺着,原为吃苦而来,只有强忍。一年的“老鼠”生活,磨炼出孙立人有忍耐一切困苦的耐心,意志坚定,精神坚韧,体魄刚强。孙立人终于从白面书生转化成真正的军人,战胜了新的挑战。
1927年6月15日,在弗吉尼亚军校庄严的仪式上,孙立人毕业了。在他的毕业纪念册上写着如下评语:
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生
孙立人 中国安徽
文学学士
1904年生 1925年入学
步兵科
三学级——第四连列兵,连篮球队队员,美国政治学会会员。
四年级——第四连列兵,连篮球队队员,美国政治学会会员。
这位东方青年,正如昔日的拓荒者,渴求知识,横渡太平洋,来到西方国度,追求高深教育。他在三年级新生中,禀赋优异,超越同侪。
他于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进入弗吉尼亚军校,转攻文科,钻研世界历史与文学,但其主要目的是受军事训练,以期他日返国,充任中国陆军指挥官。
关于他的性格,具有许多优良品质。他不多言,但温顺,尊敬长官,对人诚实友善。他是一位优秀的篮球球员,虽未能加入校队,但他是连球队的主将。
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并非浪漫梦想,要在炎热沙漠中行军,在酷寒的夜间站岗守卫,生活的艰苦可以想见。孙立人有男儿志气,肯负一切责任。他坚信自己能成为一位优秀的军人。
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孙立人,已从内到外成了一个全新的人。1927年8月,孙立人奉政府令,以私人名义,赴欧洲考察军事,9月到英国,10月到法国,11月到德国、丹麦,1928年1月到达瑞士,2月到奥地利、捷克,5月到俄国。长途旅行,孙立人见识了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亲历了社会主义国家,感受了中国的种种不足、落后。他认为中国必须猛醒,否则将被时代抛得更远。他希望中国人不要像鲁迅所指出的那样,心理上仍自高自大,唯我独尊,不讲求实际,鄙视外国的物质文化成就。旅行使他更强化了国内军人所没有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与国内军人在思想观念上格格不入。
蒋介石与孙立人所走的道路不同。1906年清朝陆军部从保定军校中选派留日学生,蒋介石获准于1907年从保定赴日,入振武学校第十一期。
振武学校是1903年日本为清朝留学生入正式学校而设立的预备学校。三年毕业,被分配到日军联队见习一年,然后入日本士官学校。振武学校校规很严,只有星期天可出校。在训练之余,蒋介石爱看《革命军》一书,曾写诗一首以言志。1909年11月,蒋介石毕业,12月5日,到驻高田的日军陆军第十三师团野炮兵第十九联队见习,充二等兵。高田隶属新与县,靠近北海道,天气寒冷,冬天大雪纷飞。蒋介石在炮兵联队每天早晨5时起床,以冷水洗澡,然后擦洗和喂军马,生活极为紧张、单调和艰苦。伙食也不好,每人每餐只吃一中碗米饭,菜为三片咸萝卜、咸鱼,经常吃不饱,服装也紧张,士兵一套衣服要穿三四年。蒋介石对扫院子等体力劳动并不喜欢,总是鼓着眼睛,不高兴地干,因此给人的印象一般,没有出人头地的表现。蒋介石喜读书,主要读王阳明和曾国藩的书,并接受了王阳明的主观唯心论和曾国藩的自强自立的思想。他的主观唯心论源于个人奋斗意志,他的自立自强实质是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日本与美国不同,日本封建色彩浓厚,军国主义横行,使蒋介石难以受民主主义影响,这就更加重了蒋介石的封建思想观念。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蒋介石和张群、陈星枢向联队长飞松宽吾请假回国。蒋介石返回浙江参加了杭州起义。民国建立后,蒋介石又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就在这时期蒋介石的人生观形成。蒋介石曾说:“总理对我讲过大学之道,才知道这部书是一部最有价值的政治哲学;于是我的人生观,乃由此建立。”蒋介石读《大学》一书的最大心得是“先发制人”。当时孙中山写一对联送给蒋介石:“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蒙之时”,蒋介石认为“始生之处”。“初蒙之时”,就是在事物刚萌动时就研究和处理。对王阳明、曾国藩的书,蒋介石最为爱好、最迷信,对西方民主主义的书则无兴趣。1916年以来,蒋介石还按王阳明的心学之道进行静生、默读、默念孟子《养命章》和曾文正《主静箴》。1918年护法时,蒋介石读了《宋鉴》、《元鉴》、《明鉴》、《胡文忠公书牍》、《平浙纪略》等。1919年“五·四”时期,蒋介石又读了《胡文忠公全集》、《曾文正公家书》、《春秋》、《陆象山全集》、《历代通鉴辑览》等书。1920年11月,蒋介石再读《中国哲学史》、《世界大战史》、《杜威讲演集》等书。蒋介石读书,以历史尤以中国古代历史为第一位,以军事为第二位,经济为第三位,哲学为第四位。政治著作主要抓住《大学》、《中庸》和王阳明、曾国藩的书不放。从此,蒋介石的人生观一步步封建主义化,尽管1924年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曾高呼联共,大叫“谁反对共产同志,谁便是反对革命”,1926年6月,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时也曾高呼打倒军阀,但他骨子里封建思想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