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易礼容是湘乡东山学校和湘乡驻省中学的同学,在 20 世纪初期的革命年代,两人一起驱张、办文化书社,他们是莫逆之交;在湖南建立党团组织之后,两人戮力同心领导开展工人、农民运动,他们是肺腑之交;在一方遭受排挤、指责时,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支持对方,他们是患难之交;在音信难通、相隔千里时,他们相互惦念和关怀,是君子之交。风云迭变的峥嵘岁月,半个世纪的交往,毛泽东和易礼容交情匪浅。
青春激扬
1919 年 12 月,寒风料峭,却总有些人把全副身心放在更广阔的世界,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里,他们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没有丝毫对寒冷的惧意。
湖北武昌鲇鱼套火车站。一阵尖利的口哨声响起,一群卫兵神情恐慌、气喘吁吁地追来,几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从一节车厢飞奔而下,他们按照预先计划,分头行动,一些人与士兵纠缠打斗,转移卫兵的视线。一个身材偏矮,似乎是学生中为首的人,提着相机和一个包裹沿着铁路局西墙跑到火车站后门。早就等在这里的铁路职员悄悄打开后门,学生钻进职工宿舍,换上一套铁路工人工服,随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这位学生叫易礼容,新民学会骨干、旅鄂湖南学生联合会会长。
北平北长街 99 号福佑寺。半夜,呼啸的寒风从破旧的窗棂吹进,昏暗的灯光更是摇摇欲坠,一张长条香案前,一个高大年轻的身影正奋笔疾书。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伏在案上的人依旧没有丝毫倦意,渐渐地,案上堆积了越来越多已完成的稿件。人们无法相信,这个简陋艰苦的地方居然是北平城里已大名鼎鼎的平民通信社,就是从这里,每天要发出百五十余份稿件,送登京、津、沪等各大报纸。人们也无法想象,白天这位年轻人在外面四处奔走,联络湖南在京的学生、议员、名流学者,向他们宣传张敬尧在湖南的暴行,晚上他还要亲自编写稿件。这位年轻人就是此次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的发起人与领导人毛泽东。
湖南省督军兼省长张敬尧正享受着吞云吐雾吸食大烟的快感,他不会想到,就是这些他毫不放在眼里的年轻人将给他有力的一击,促使他灰头土脸地被驱逐出湖南。
张敬尧 1918 年 4 月调任湖南,纵兵殃民,烧毁房屋,浩劫财物,强奸妇女,杀人如麻,造成人民流离转徙,死不能葬,生无可归。湖南人把张敬尧和他 3个依仗权势、横行霸道的弟弟称为“虎豹豺狼”。湖南各界都呼喊“张毒不除,湖南无望”。1919 年 8 月,张敬尧又查封了《湘江评论》和湖南省学生联合会,引起人们的公愤。在毛泽东的组织和领导下,发动了一场驱逐张敬尧的斗争。按照毛泽东的部署,毛泽东亲率一个代表团赴京,彭璜率团前往上海联络省外的驱张力量共同行动,易礼容则带领湖南省立商业专门学校 30 多名学生转学汉口明德大学,在武汉组织旅鄂湖南学生联合会作为驱张的一个据点。易礼容先行到达汉口后,按照计划做了宣传、组织和发动群众的大量工作,得到了在湖北的湘籍学生及恽代英主办的利群书社等的积极支持。易礼容在明德大学借了两间房,12 月 6 日,毛泽东率团离开长沙抵达汉口,以此作为赴京代表团的暂住所。他在这里停留了 10 天左右,与易礼容等详细研究斗争办法,并亲自起草了一份“快邮代电”,向全国人民揭露张敬尧祸湘的罪行。18 日,毛泽东率团抵达北平,组织平民通信社,开始为驱除张敬尧四处奔走呼号。
恰在毛泽东率赴京驱张代表和部分北京学生向政府请愿期间,易礼容在武昌取得了一个重大突破。鲇鱼套火车站一个进步职员在易礼容等的宣传下,向他告发张敬尧的部下、湘西镇守使张宗昌从奉天私运大批烟种存放在车站,准备候车运往湘西种植。张敬尧的鸦片烟瘾很重,他强令 40% 的土地种鸦片,每亩要抽税 20 元。当时全国上下要求禁烟,要是能有张敬尧种植鸦片的证据,对驱张有很大帮助。易礼容接到情报后,很是欣喜,布置一番后,带领几名学生前往查看,发现居然有 45 麻袋烟种,每袋重约二百斤,他们飞速地用照相机拍照,并取了些鸦片种子作实物证据。谁知,刚拍照取证完毕,就被张宗昌的卫兵发现,前来抓捕,从而出现了文中开头那一幕。乔装打扮后的易礼容机智地躲过了层层检查。他很快将所拍照片冲洗多份,烟种分成几包,送交湖南拒土会(协助政府禁除鸦片的社会团体)及有关各方。12 月 30 日,他携带剩下的烟种和照片前往北京见毛泽东。毛泽东异常高兴,称赞易礼容“办了件了不起的绝妙之事”。这些物证作为“驱张”的有力证据,被公布出来。31 日,毛泽东就张敬尧违禁运烟种事上书国务院,随后,他和易礼容等人顶着漫天大雪,拿着请愿书与张敬尧运送鸦片种子的罪证,向国务总理靳云鹏请愿,要求撤换张敬尧与张宗昌。
通过一系列艰苦斗争,1920 年 6 月 11 日,张敬尧终被驱逐出湖南,驱张运动取得胜利。
志同道合
驱张运动中的来往和交流增进了毛泽东与易礼容相互之间的了解,使他们成为了志同道合、密切来往的革命战友。之前,毛泽东和易礼容并不相熟。他们虽是湘乡东山学校和湘乡驻省中学同学,但两人不读同一级。等到易礼容考上湖南省立商业专门学校,两人才逐渐多了一些交谈和接触。当时的商专校长汤松曾留学美国,西方自由民主思想浓厚,所以商专成为长沙学生运动活跃分子集中的地方,易礼容积极投身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该校学生会会长,并任湖南省学生联合会评议部主任。毛泽东经常主持学生代表、省学联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开展学生运动,并主编省学联机关刊物《湘江评论》,还曾住在商专教师宿舍。在日渐频繁的接触中,毛泽东的言行对易礼容产生了很大影响,使他思想日趋进步,1919 年 6 月,易礼容加入进步青年政治团体——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是 1918 年 4 月由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发起组织,易礼容虽然不是最早加入的一批成员,但加入后,他积极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和各项活动,成为新民学会的骨干。1936 年毛泽东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讲到新民学会时,还点明易礼容等人是其重要成员。
毛泽东和易礼容在共同斗争和密切交流中有了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驱张胜利后的一天晚上,已回武昌继续学业的易礼容给毛泽东和彭璜写了一封长信谈对新民学会活动的看法,主张做事要有准备,建议“回到湖南去,采取一种最和平、最永久的法子,造成一个好环境,锻炼一班好同志”。毛泽东对这封信极为重视,将它收入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并亲笔写了 800 多字的按语。他认为,易礼容所说的结合同志自然十分要紧,“惟我们的结合,是一种互助的结合,人格要公开,目的要共同”。当时各种思潮涌动,新民学会内部在学会的共同目的、达到目的的方法等问题上产生了激烈争论。易礼容坚决赞成毛泽东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的共同目的的主张。他说:“社会要改造,故非革命不可。”
易礼容成为毛泽东的忠实追随者。1920 年 7 月初,毛泽东从上海回湘途中,到汉口明德大学找
到易礼容,恳切地说:“润生,莫读书了,回去干我们的事业去。要改造社会,先从宣传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做起。”易礼容丝毫没有迟疑,跟着毛泽东离开了明德大学。晚上没有小火轮,便乘筏子渡江到鲇鱼套车站乘火车赶回了长沙。
8 月 2 日,毛泽东在长沙楚怡小学召开发起人会议,易礼容、何叔衡等人参加。会上推选毛 泽东、彭璜、易礼容为筹备员,起草议事规则和营业细则。易礼容积极协助 毛泽东在短时间内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书社筹办之初没有资金,易礼容设 法从湘雅医院赵运文处借来 20 元。毛泽东也不辞劳苦奔走于长沙各界筹措 资金,拓展业务。9 月 9 日,文化书社在长沙潮宗街 56 号正式开业,易礼 容任经理,毛泽东任书社特别交涉员,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在他们的努力 下,仅 1 个月时间,与文化书社业务往来签订了正式约定的就有上海泰东图 书局、亚东图书馆、中华书局等 11 家,并经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做信用 介绍,各店免去押金。文化书社销售的书达 200 余种,刊物 40 多种,其中 不少是马克思主义类著作。文化书社成为湖南影响最大、传播最迅速、持续 时间最长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机构,先后在平江、宝庆、衡阳等地设立了分社, 在不少学校建立了贩卖部。毛泽东和易礼容两人合作默契,相互支持。有段 时间,彭璜对易礼容有意见,在争论问题时对易表现偏激情绪,毛泽东多次 规劝彭璜,写信指出,“兄一月来对礼容态度,我颇不满意,大违兄平日恢 恢之度”,“兄于礼容,我觉未免过当,立意不十分诚”。文化书社在毛泽 东、易礼容等的努力下,办得兴旺发达,后来成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对内对 外的秘密联络机关。
随后,易礼容加入了毛泽东筹建并任书记的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 湖南最早的团员之一。毛泽东还多次与易礼容商量在湖南成立共产党支部的 问题,并邀请他参加。1921 年 10 月的一天,毛泽东等筹建多时的湖南党支部 成立,毛泽东任支部书记,何叔衡、易礼容为支部委员。建党之后,为了党 的秘密工作,易礼容找他的岳父设法在长沙小吴门清水塘租了一所房子,作 为省委机关和毛泽东、易礼容两家人的住所。毛泽东与易礼容不仅在工作上 相互扶持,发动领导工人、农民运动,同声反驳国民党右派和党内右倾机会 主义者对湖南农民运动的责难等,而且他们两家毗邻而居,在生活上也是互 相关心、照顾。不止是毛泽东和易礼容,他们的妻子杨开慧和许文煊也成了 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
患难与共
党成立后,把发展工人运动作为工作重点。为了领导湖南工人运动,毛 泽东和易礼容做了许多争取工作,并派党内干部在各行业组织工会,毛泽东 亲自兼任长沙铅印活版工会的秘书,易礼容被派去组织长沙泥木工会。当时, 长沙城里泥木工人有 6000 多人,劳动强度大,受雇主剥削严重,生活十分困苦。 易礼容深入泥木工人中调查,经过宣传发动,泥木工人觉悟起来,纷纷要求 增加工资。1922 年 10 月 6 日,长沙数千泥木工人在毛泽东、易礼容等的组织 发动下举行了全体罢工,要求把每日工价提高到 3 角 4 分,并要营业自由权。 经过 15 天激烈斗争,长沙县公署还是态度蛮横,拒不同意罢工要求。易礼容 被工会推举为首席谈判代表。10 月 23 日,2000 多泥木工人在易礼容等带领 下举行游行示威请愿大会。毛泽东参加并指挥请愿游行。毛泽东穿着一件对 襟衣,手上带着一个口哨,走在工人队伍中间领着工人喊口号,他吹一声口哨, 工人喊一句口号,连吹连喊,工人的情绪越发高涨。到了县署,卫兵不准工 人进入,只允许谈判代表易礼容等人分两批入内见知事周瀛干,周态度很强硬, 直到中午都没有消息。毛泽东在署门外带领工人高呼口号,呼喊声震动了整 个长沙县署。罢工持续十几个小时,相持不下,周瀛干打电话给省长赵恒惕, 想将首席谈判代表易礼容抓起来枪毙,说这样才能吓散工人。因为年初赵恒 惕杀害工人有过教训,便犹豫着暂时没有同意。毛泽东知道敌人有了杀心后, 要易礼容隐蔽一下,随后与政府的谈判由他亲自出面。经过几天激烈交锋, 周瀛干等被迫同意泥木工人提出的全部条件,并正式发文执行。长沙泥木工 人大罢工取得胜利。 湖南工农群众运动在毛泽东、易礼容等的领导下蓬勃发展,然而党内出 现右倾错误,批评毛泽东领导开展的农民运动“糟得很”,党内形势风雨飘摇, 毛泽东和易礼容坚持在艰难的环境下协力战斗。1927 年 4 月,中共五大,毛 泽东在大会发言中批评右倾错误,并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大力武装农民等提案, 可惜提案没有通过。会上,易礼容被选为正式中央委员,毛泽东只提名为候补中央委员。当易礼容看到名单时,断然将选票退还给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 的李维汉,并声明:“润之(毛泽东)无论如何比我强,这个候选名单不公道, 我不投票。”随即退出了选举会场。5 月 21 日,长沙发生“马日事变”,国 民党许克祥军在长沙到处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6 月,毛泽东回到湖南, 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易礼容协助工作。8 月,毛泽东去武汉参加“八七会议”, 易礼容任省委代理书记。毛泽东刚走,共产国际代表派了两人召集湖南省委 负责人开会,中心议题是要湖南省委签字打倒陈独秀。这时,“八七会议” 还没有开,易礼容等人拒绝了这个非分要求,会议不欢而散。两人回了武汉 在“八七会议”上就指责湖南省委是“代表地主阶级”的。毛泽东针对他们 的无理指责,为易礼容等辩护说:湖南省委做了许多工作,他们是在前线, 血滴滴地与敌人斗争,你们却坐在租界上说风凉话。
秋收起义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着手建立农村革命 根据地。易礼容找到新省委书记王一飞提出要去井冈山和毛泽东一起打游击。 他作了去井冈山的安排,但因为敌人四处通缉,搜查严密,直到 1928 年春节, 易礼容才找到机会带着妻儿逃出长沙到达安源。他写信与正在茅坪整军的毛 泽东取得联系,表示愿上山打游击。毛泽东收到信后,非常高兴,回信告诉 易礼容,要他来担任行动委员会书记。但就在此时,易礼容又接到了中共中 央的电报,调他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兼农民部部长。易礼容十分为难,写信 征询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复信要他听从中央的意见。于是,易礼容将妻儿 安排隐居下来后,只身前去江苏省委机关赴任。
遥远的牵念
易礼容一路历经艰辛,多次遭遇险情,与特务擦肩而过,到 1929 年初辗 转潜入上海时,他已经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不久,又遭叛徒告密,被迫 脱离共产党,东渡日本,流亡他乡。这边,毛泽东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 转战赣南闽西,一直设法与易礼容联系。在江西砻市,他派准备到长沙治伤 的工农革命军参谋处长陈树华去找易礼容。他反复叮嘱陈树华:“你到望麓园去,找到许老太婆,赖在那里不走,一天两天,十天半月,以至一月两月, 一定要找到易礼容,向他汇报部队战斗经过和现在情况。”可惜,这次联系 无果而终。
1931 年,易礼容从日本回国,艰难地维持全家生计。1934 年,他才开始 在国民党统治区寻找职业,但明确表示:只做抗日性质的工作,不做特务情 报工作。他先后做过上海市总工会人员训练班教务长,中国劳动协会理事等 工作。他利用自己在国统区的合法身份,掩护和保释了林育英、刘克庄等共 产党员和工农运动领袖,做着有益于人民的工作。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这位 当年并肩奋战的老朋友,多方打听易礼容的下落。当从有关方面获悉易礼容 的情况时,他十分高兴,随即于 1936 年 8 月 14 日挥笔写了一封信:
韵珊兄:
还是在五年之前,从文亮口中得知吾兄尚未忘记故人,那时我 就写了一封信给你,不知寄到你手否?近有人来,知兄从事群众工 作并露合作之意,我听了非常欢喜。现在局势,非抗日无以图存, 非合作无以抗日,统一战线之能得全国拥护,可知趋势之所在了。 兄之苦衷,弟所尽知。然今非昔比,救国自救只有真诚地转向抗日 革命工作,这个意见不知能得兄之完全赞成否?上海工人运动,国 共两党宜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帝国主义与汉奸,深望吾兄努力 促成之。如有进一步办法,希望能建立秘密联系,可以时常通信。 李鹤鸣王会悟夫妇与兄尚有联系否?我读了李之译著,甚表同情, 有便乞为致意,能建立友谊通信联系更好。闻兄之周围有许多从前 老同事,甚为怀念他们,希并致意。希望你们能发展一个有益于国 有益于民的集体力量。
文煊还在你身边否?她好否?一同致意。弟躯体如故,精神较 前更好,十年磨炼,尚堪告慰。临书仓卒,不尽欲言。敬祝
健康
杨子任
收到毛泽东的信,易礼容也是非常兴奋,他对妻子许文煊说:“韵珊(又 称闰三)是我的乳名。这种叫法只有儿时在家乡才能听到,外面很少有人知晓。 稍大一点后改成现名,再没有人这样叫了。”而毛泽东的落款“杨子任”的“杨” 是从妻子杨开慧而来,“子任”是他在东山学校为自己取的笔名,意为以天 下为己任。这个化名,也只有曾经密切战斗过的老朋友才能深刻地理解其中 的含义。
1949 年 5 月,易礼容应中共电邀,从香港来到北平,参与新政协的筹备 工作。毛泽东日理万机,却惦记、关怀着老友,易礼容刚到北京,他就发出请柬, 邀请易礼容夫妇到中南海怀仁堂看程砚秋出演的京剧《锁麟囊》。7 月,全国 总工会召开会议,毛泽东接见会议代表并同大家一起吃饭。入座时,毛泽东 环顾四周,问道 :“礼容同志来了没有?”当时,易礼容已是非党派人士,但 毛泽东仍记得易礼容曾参加党的工作,为党做的贡献,在这种正式场合以“同 志”的称呼婉转地表明自己对易礼容脱党的看法。很多大革命时期的老朋友 建议易礼容申请重新入党,但易礼容认为,现在再申请入党,不符合自己的 做人原则,他心存淡泊自守之意,没有去找过毛泽东提要求。他也知道毛泽 东繁忙,很少去打扰他,但两人友谊从未中断,毛泽东得知易礼容参加湖南 省桃源县土地改革很有收获,便致信鼓励他。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先后 开展各项运动,毛泽东多次致信易礼容,嘱咐他多学习,不要受他人影响。
易礼容对毛泽东一直充满钦佩之情。他常对家人说:毛主席年轻时就颇 有见地,我们大家都愿意听他的。
1988 年,新民学会成立七十周年在即,易礼容回顾历史,感慨万千,挥 笔写下两首诗:
岳麓今何样,湘江日夜流。
此山与此水,曾伴两英豪。
革命传火种,学会是良媒。
要改造世界,要改造中国。
曾记广州市,颈血溅刑场。
换来天安门,颁诏集城楼。
万人齐振臂,结盟愿小偿。
一生与一死,倡导抗艰危。
他为“两英豪”作自注:是指毛泽东、蔡和森。湖南预备举行纪念大会, 派人到易礼容家向他汇报情况。易礼容听了汇报后,抬头望着客厅墙上毛泽 东诗词手迹《沁园春·长沙》,轻轻地念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 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无限惆怅地对来访客人说:“当年 风华正茂的众多会友,现在只剩下白发苍苍的蔡畅、张国基、罗章龙、贺果 和我了。”
1997 年 3 月,易礼容在北京病逝,终年 99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