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分类检索

北京申奥成功20周年,亲历者黄克俭晒出珍藏20年的《北京晚报》

时间: 2021-07-15 热度: 421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1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20周年的日子。当天下午,《中国式申奥》作者、原北京奥申委多媒体总策划黄克俭在新书分享会上与当年参与申奥的几位专家重聚,一起重温了北京申奥的精彩瞬间。

《北京晚报》拍下申奥当晚的“心跳”

作为奥申委多媒体总策划,黄克俭负责整个申奥陈述的PPT、视频等多媒体的策划与制作,为申奥陈述提供了强大而专业的技术支撑。2008年,他把自己亲历的200多个申奥的日日夜夜写成了回忆录《中国式申奥》,向读者呈现了那段激情难忘的岁月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惊心动魄的瞬间。

近日,团结出版社隆重推出“纪念珍藏版”《中国式申奥》,也把黄克俭的思绪又带回到20年前那个难忘的不眠之夜。“这是2001年7月14日《北京晚报》为申奥成功推出的专号,上面就有我的照片。”新书分享会现场,他从包里拿出一张略有些泛黄的报纸,向大家展示起来。

黄克俭向读者展示自己珍藏20年的《北京晚报》申奥成功专号(2001年7月14日)(团结出版社供图)

“当时,最关键的第二轮投票开始了。负责监票的塞内加尔委员姆巴依在拿到投票结果一瞬间,朝会场不经意地看了一眼,眼角稍微流露出一些喜悦的神情,这个转瞬即逝的表情立刻被我们捕捉到了。我们知道,姆巴依是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有力支持者,我和同事在观看直播的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电影厅里立刻跳了起来。”

接下来,萨马兰奇站在了主席台上,准备宣布结果。那一刻,黄克俭和其他三个同事不由自主地把手放在了一起。“我们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不经意的叠手动作被摄影师抓怕下来,刊登在了第二天的《北京晚报》上,这张图片的标题是《决战莫斯科——感受那一刻心跳》。”他在书中写道:“我不得不佩服写出这行文字的人,那一刻,也许真的只能用‘感受心跳’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更令他感动的是,他的同事一下子买了30份当天的晚报,等他回国后第一时间送给了他。“后来,那期印着申奥成功的《北京晚报》足足卖了140万份。”

《北京晚报》申奥成功专号刊登了黄克俭在申奥结果宣布前一刻的照片,标题为《感受那一刻心跳》

新华社庆祝申奥成功的通稿一波三折

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忙坏了随北京奥申委出征的中国记者,大家都急着在第一时间把“莫斯科消息”传回国内。但是,新华社发自莫斯科的那篇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通稿却历经“坎坷”。

黄克俭透露,在申奥投票前,新华社准备了两份稿件:一份为成功之后的通稿;另一份是申奥失利的通稿。按照规定,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通稿的发布需要奥申委主席刘淇亲自签发。“我永远记得那个时刻。”2008北京奥运会新华社驻会记者李贺普回忆,当时自己奉命带着稿件从新闻中心赶到大使馆请刘淇审阅,没想到庆祝会现场人太多,安保升级,他转了几圈也挤不进去,在万般无奈、焦头烂额的情况下,他碰到了持有会场通行证的黄克俭,“老黄很痛快地答应帮我承担送审稿件的任务。”

黄克俭拿着那份通稿赶紧找到刘淇主席。“他刚要打开,就被李岚清副总理拉走了,通稿被他折起来放入了西装口袋。”情急之下,黄克俭猛然想起了口袋中的“保密册”。在莫斯科申奥期间,核心人员配发了一个保密级别相当高的联系手册,他赶紧从中找到时任刘淇秘书赵长山的电话,才终于得到了口头的签发许可。于是,那篇热情洋溢的通稿,这才从莫斯科传回祖国,通过新华社,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传遍全球: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莫斯科庆功会上400箱纪念品被一抢而空

黄克俭在书中回忆,申奥成功当晚,陈述人员还没回到使馆,大使馆露天舞台就已经拉起了一条宽大的横幅,横幅上写着“热烈庆祝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这是北京奥申委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之一,同时,大使馆里也提前准备了一千多人的招待酒会。

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胜后,源源不断地有在莫斯科的中国人赶往大使馆参加现场联欢,几辆大巴把所有国际奥委会的委员直接从陈述现场拉到大使馆。中国结、印着北京申奥标志的T恤等小礼品向一百多位委员敞开发放,有的委员挂了满满一脖子的中国结。

几个小时的狂欢之后,留到最后的黄克俭与原北京奥申委办公室副主任曲志东想再去找一些纪念品,却发现储藏室里只剩下成堆的纸箱,“我们一共带了400多箱申奥宣传用的纪念品去莫斯科,装了满满一专机。没想到,转眼间,就被‘瓜分’殆尽。”

两人走出大使馆后,空荡荡的大街已经没有什么行人了,宽阔的大街旁是寂静的白桦树。“我和老曲忍不住大声唱起京剧《智取威虎山》的片段: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新书分享会现场,今年65岁的黄克俭与满头白发的曲志东再次唱起了《智取威虎山》,一如20年前激情澎湃。

自北京申奥成功之后,黄克俭陆续参与了奥林匹克设计大会、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设计研讨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创作等工作,还担任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书设计评委和设计顾问,“未来,我的人生轨迹注定也要与奥运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北京申奥成功20年过去了,我不知道,我的一生还有几个20年,但我清楚地知道,北京申奥是我人生中最珍惜最荣耀的高光时刻,而‘卓越、尊重、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将成为我永久的信仰!”



作者: 李俐